65岁阿姨的“大脑保卫战”: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让记忆的河流重新流淌

作者:神经外科 叶富跃日期: 2025-03-21浏览:

曾任职会计师的65岁李阿姨,在与阿尔茨海默病(AD)抗争8年后,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创新手术治疗,成为我院首位通过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获益的患者,这也是海口地区首次独立自主开展该类手术。这场历时6小时的“大脑保卫战”,不仅让逐渐“冻结”的记忆之河重新流动,更开启了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篇章。

神经外科手术团队为阿尔茨海默病实施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

记忆困局:从精明会计到“最熟悉的陌生人”

李阿姨原本是个开朗健谈的会计师,8年前刚退休不久的她记忆力逐渐下降,经常丢三落四,对人冷漠,甚至认不出亲人。为此,家人带她四处求医,最终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经过一段时间的口服药物治疗后,李阿姨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情逐渐加重,记忆力也变得越来越差,不认识家人,答非所问,情绪行为异常,无法自理,家庭照护陷入困境。

为了寻求救治,李阿姨的家人带她前往上海九院就诊,在上海九院医生建议李阿姨尝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但家属考虑到在上海进行手术照顾不便且花费颇多,最终放弃手术。后来,李阿姨的家属经我院老年医学科唐文庄主任介绍,了解到我院神经外科功能组组长叶富跃主任团队曾在外地进修学习过该技术,同时我院引进的骨干医师石贵新主治医师也曾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培训4年,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于是前往我院叶富跃主任医师及石贵新主治医师门诊就诊,在详细了解相关手术情况后对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充满信心,决定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

重燃希望:多学科携手构建“脑部排毒”通路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简单来说,就是将颈部深处的淋巴结及淋巴管和静脉连接起来,帮助大脑更好地排出代谢废物,从而延缓病情发展。

术前,我院神经外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创面修复科、乳腺外科、麻醉科、放射科、核医学科、心理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讨论后认为李阿姨适合进行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

2025年3月7日,在神经外科科室主任陈政刚主任指导下,由神经外科叶富跃主任医师和石贵新主治医师联合操刀,创面修复科等多学科协助,在麻醉科周期主任医师的麻醉辅助下,经历6小时后完成双侧颌下淋巴结静脉吻合术+右侧颈深淋巴管静脉端端吻合术+左侧颈深淋巴-静脉端侧吻合术,手术圆满成功。

多学科MDT讨论现场

神经外科手术团队为阿尔茨海默病实施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

术后改善:眼神交流唤醒沉睡记忆

术后,李阿姨恢复良好,其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反应较术前灵敏,也有了眼神交流,言语也较前增多,能正确回答部分问题,记忆力较术前改善。术后一周出院,家属给予治疗效果高度评价。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无法根治,但这次手术给了我们和患者家属很大的信心和希望。

李阿姨出院时状态

李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为A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帮助AD患者战胜病魔,重拾美好生活!

本次手术的成功,也展现了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MDT)协作的独特优势,打破学科壁垒,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开启治疗AD的新篇章。

专家提示:早诊早治点亮记忆曙光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脑功能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记忆等认知功能。淀粉样蛋白(AB)的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与AB的清除能力下降有关,因此,提升AB的清除效力成为病因治疗的重要靶点。继仑卡奈单抗等靶向淀粉样蛋白治疗后,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该手术通过在颈部建立淋巴管与静脉之间的吻合,改善大脑淋巴液的引流,减少大脑深层组织的淋巴压力,增强大脑的“疏通”功能,减轻大脑内毒素和废物的积累,从而可能起到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的作用。

叶富跃主任医师呼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无情的疾病,但它并非不可战胜。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关键。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遭受记忆衰退的困扰,请尽早前往医院进行评估,寻求正规的诊疗。让我们携手,为更多“困在时间里的人”点亮希望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