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心脏骤停命悬一线,我院重症医学科用ECMO续写生命奇迹

作者:重症医学科 陈诗惠日期: 2024-10-24浏览:

续写生命奇迹

“医生,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愿意尝试,请你们救救她啊,她才24 岁!”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内,双眼布满血丝的小丹父亲哽咽着说道。

年轻女孩反复高热,双肺感染病情危重

24岁的小丹(化名)是一名年轻女孩,本应充满活力、勇于逐梦的她却不幸被病魔缠上,缠绵病榻。2024年8月18日开始,小丹反复出现高热,随后又出现气促,于是便前往琼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病程中,小丹的症状明显加重,并伴有呼吸困难。医生在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小丹双肺感染严重并伴有多发空洞影及左侧胸腔大量气体并肺部受压。遂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胸腔闭式引流、纤支镜下肺泡灌洗、床边CRRT、抗感染等治疗。期间,小丹出现了心脏骤停,虽然进行了心肺复苏、药物等抢救措施后恢复自主心律,但其生命体征仍不平稳,需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和高支持参数呼吸机辅助呼吸。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海医一附院正在琼海市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伟凭借多年的救治经验,判断小丹的病情危重且存在多个脏器功能衰竭,急需转入上级医院治疗。于是,陈伟副主任医师当即联系海医一附院转运中心并告知重症医学科当值医护人员做好一切迎接病人的准备。8月24日,小丹顺利进入海医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病区。

病情恶化心脏骤停,生命陷入至暗时刻

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小丹积极救治并行相关检查以便进一步了解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发现小丹颌面部、颈部、胸腹壁、腰背部、双侧上臂弥漫性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左侧气胸,肺压缩约40%;双肺散在渗出伴多发空洞影及双肺脓肿,肺功能损害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气管插管并呼吸机支持下(氧浓度100%)血氧极差,氧合指数仅有60mmHg(正常的氧合指数约在400-500mmHg),且出现了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难以进行俯卧位行肺复张治疗。与此同时,小丹再次出现心脏骤停,这突如其来的病情恶化打乱了重症医学科团队原先拟定的诊疗计划,医护人员不得不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小丹入院时的CT情况危急关头最后一搏,ECMO支持夺得宝贵先机

死亡的威胁在一步步迫近,危急关头,重症医学科团队迅速响应,科室主任胡志华立即赶到病房,在全面评估与讨论后,决定让科内ECMO团队启用顶尖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进行最后一搏。ECMO技术能够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为受损的心脏和肺部提供宝贵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为后续的精准治疗创造可能。

重症医学科团队为患者进行ECMO置管操作

护理团队进行VA-ECMO装机、预充,ECMO团队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各司其职,一场生命拉锯战就此展开。在紧密配合下,医护人员迅速完成全部血管通路的建立,随着“3、2、1”的指令,管道钳全部松开,VA-ECMO成功运转。经过精细化调节VA-ECMO流量,鲜红的血液在人工管路中缓缓流动,小丹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乳酸值也逐步降至正常,这意味着小丹的生命暂时抢回来了,这让全体医护人员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暂时夺得了宝贵的先机。

“当时患者入院生命体征就不平稳,随后就出现心跳骤停,如果没有快速的VA-ECMO支持,估计24岁的小姑娘就没了,那会是一个家庭的悲剧。”重症医学科郑燕玲副主任医师感慨道。

持续监护更换管道,科室协作攻克挑战

然而,VA-ECMO的启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治疗过程中,小丹需要经历严格的监测和护理。医护人员们时刻关注着她的病情变化,并联合胸外科、药学部、感染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及时调整胸腔闭式引流管、抗感染方案及综合治疗方案,保障全身肝素化下VA-ECMO全方位管理,联合床边血液净化、血液灌流、营养支持心、肺、脑、肾等多脏器功能保护,每一个治疗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智慧与汗水。

小丹的病症主要在于肺部重症感染、双肺脓肿、脓气胸,双肺严重毁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脓毒症相关心肌病,脑脓肿,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期间虽然她的心功能在逐渐恢复,但肺部改善并不明显,氧合情况尚不达标,同时长时间的VA-ECMO支持会影响上半身的氧合,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为此,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即启动MDT讨论,并联系心脏外科严飞主任与赵映副主任联合予VA转为VV-ECMO支持及股动脉血管修复,给肺部以喘息的机会,让小丹受损的器官有机会恢复,这也成了当时救治小丹的唯一希望。

VA转为VV-ECMO联合心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血管缝合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丹的氧合逐渐改善,ECMO流量在逐渐下调,当流量调整至0时,仅在呼吸机的支持下血氧就能达到95%-100%,氧合指数能达到250以上。经科室讨论,小丹已达到撤机标准,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即组织医疗小组带小丹复查肺部相关影像,从CT上看小丹的肺部得到了改善。2024年9月29日,在重症医护人员的配合下,小丹顺利撤机,这也是ECMO支持成功的最后一步,但接下来的治疗对医护人员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医护人员带小丹进行检查

精心救治悉心护理,默契配合创造奇迹

在治疗期间小丹经历了脑脓肿、多重感染、休克、反复自发性气胸、血栓事件等种种问题,甚至已到了濒死的状态,但救治小组始终未曾放弃,而是迅速反应,密切监护,并在医院心外科、胸外科、药学部、感染科、康复科、心内科、呼吸内科、输血科等多学科的指导支持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寻求一切可能的生机。经过45天的综合治疗,小丹的肺部病变明显改善,可以自主呼吸,并逐步顺利停用呼吸机和高流量氧疗,拔除了胸腔闭式引流管、气管套管等管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团队的心理干预与家属沟通也是这次成功救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信心与希望同样重要。

“该患者前后出现了两次心跳骤停且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休克、肺脓肿、脓气胸、脑脓肿、多种多重耐药菌感染、脓毒症心肌病、脓毒症肌无力等多个重症合并症,每种疾病之间相互交织且错综复杂,我们的团队能在众多问题中抽丝剥茧,直指问题本源并帮助患者康复实属不易。”重症医学科胡志华主任介绍,此次救治行动的成功,无疑为我们的医疗团队注入了更为坚实的信心与动力,彰显了团队成员间默契无间的协作精神,也体现了我院医护人员面对挑战时勇于担当、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

小丹住院期间进行康复治疗

在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与悉心护理下,小丹顺利转入康复科病房进行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当阳光再次洒满病房时,小丹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付出都化作了无尽的喜悦与满足。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每一次生命的奇迹都是对医学技术与人性光辉的最好见证。我院重症医学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与创新,为更多生命垂危的患者点亮希望之灯,共同书写更多关于生命与爱的奇迹篇章。也希望所有像小丹一样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新拥抱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