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宣传资料

作者:日期: 2010-03-18浏览:

2、病变涉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造成白蛋白尿;3、如不加以控制,可由微量蛋白尿发展为大量蛋白尿,并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生什功能衰竭。二、糖尿病肾病的症状1、早期症

一、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2、病变涉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造成白蛋白尿;

3、如不加以控制,可由微量蛋白尿发展为大量蛋白尿,并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最终发生什功能衰竭。

二、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1、早期症状

水肿往往出现于脸部、踝部、腹部以及胸部。

2、晚期症状

口臭、厌食、恶心呕吐、出血倾向、下肢颤动、失眠、乏

力、注意力不集中。

三、糖尿病肾病的危害

1、肾衰

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

2、心血管疾病

蛋白尿的出现标志着血管内皮受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预测指标。

四、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尿白蛋白排泄率

范 围

24小时尿

(mg/24h)

定时尿

(过夜或早上4h)

(µg/min)

随机任意

时间尿

(µg/mg肌酐)

正常

<30

<20

<30

早期肾病

30-300

20-200

30-300

临床肾病

>300

>200

>300

注意:需排除发热、尿路感染、运动、短期高血压的影响。

3个月内测3次,如有2次阳性,才能确诊。

五、糖尿病肾病进展五部曲

1期:肾小球超滤期或功能亢进期;

2期:静息期(间断蛋白尿期);

3期:早期肾病期;

4期:临床肾病期;

5期:肾功能衰竭期。

六、糖尿病临床分期

由于糖尿病肾病1、2期诊断较困难,临床上通常的分期:

1、早期肾病:微量蛋白尿;

2、临床肾病:持续蛋白尿;

3、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

七、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年龄、饮食等其他因素。

八、糖尿病肾病的综合防治

A、糖尿病肾病的饮食

1、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①肾病者—0.8g/kg体重/日;

②肾功能不全者—0.6g/kg体重/日;

③选择优质动物蛋白,避免植物蛋白;

④为避免营养不良,可考虑同时服用α酮酸-氨基酸制剂。

2、有高血压或水肿者宜少食盐并限制水分摄入;

3、有高血钾症或每日尿量<1000毫升者,应选用含钾量低的食物。

B、重视血压、血脂的控制

1、血压:

①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g/日的患者,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②尿蛋白>1g/日时,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2、血脂;

①总胆固醇<4.5mmol/L;

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

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④甘油三酯<1.5 mmol/L。

C、关键——理想的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不理想,将无法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 → 4.4—6.1 mmol/L

非空腹血糖 → 4.4—8.0 mmol/L

HbA1c → <6.5%

因透析等原因饮食不好控制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

应密切检测患者血糖变化来调节药物剂量

1、肾功能不全时药物排泄减少,半衰期延长,应警惕低血糖;

2、肾功能不全时也可能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九、糖尿病肾病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

1、肾脏受损时,降糖药物的选择应以不加重肾损害的药物为主;

2、胰岛素治疗适合于糖尿病肾病任何阶段,列为糖尿病肾病控制血糖的首选。

十、2008EASD/ADA共识强调

1、基础胰岛素——2型糖尿病最有效的一线联合治疗手段。

2、早期达标,尽早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

十一、基础胰岛素——权威指南推荐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1、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

2、基础胰岛素是口服药物失效时,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首选用药;

3、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作用应该能覆盖24小时,无明显峰值,避免空腹和餐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