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天灸、三伏灸? 天灸又称“冷灸”,“自然灸”,“发泡灸”。它是彩用刺激性的中药贴敷于患处皮肤面或特定的腧穴,借助中药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甚至起
| 天灸又称“冷灸”,“自然灸”,“发泡灸”。它是彩用刺激性的中药贴敷于患处皮肤面或特定的腧穴,借助中药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时间治疗方法。传统的天灸多在三伏天进行,故称为“三伏灸”。该疗法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人体的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的理论为基础,选择具有宣肺平喘,止咳祛痰利水以及入肺脾肾经的药物制成药膏,在三伏天的炎热季节,敷贴穴位以治疗支气管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顽固性肺系疾病。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3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来推算,以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并非每年每伏均相距10天。2010年初伏为7月14日,中伏为7月24日,末伏为8月13日,2012年初伏为7月18日,中伏为7月28日,末伏为8月7日。初伏至中伏时间固定为10天。中伏至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是固定在立秋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4个庚日时,则中伏至末伏的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前有5个庚日时,则中伏至末伏的间隔为20天。
主要适应症:支气管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顽固性肺系疾病。
把配好的中药末,用姜汁调和,然后根据病人所秘史病证类型,选择不同的三组穴位,每组3对,在三伏天敷贴,一般连续敷三年。
三伏炙的作用机理是:(1)三伏天气候炎热,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此时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对相应的脏腑起扶正祛邪作用。(2)天灸药可使皮肤潮红发泡,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能通过经络调整全身气血,祛除病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3)临床实验证明:通过治疗前后泡液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球蛋白A,G的含量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检查表明,贴药后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贴药后血中嗜酸性细胞明显减少,说明贴药可降低机体过敏状态。贴药后血中皮质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说明贴药能使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效果明显的病人甚至可达到痊愈。
(1)进行天灸治疗前应清洁背部皮肤,贴药12小时内不宜冲凉,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2)敷贴期限间禁食生冷刺激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油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虾,螃蟹等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由于所敷贴的药物为辛香刺激的药物,故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4)敷贴之后,一般局部皮肤会灼热和发红,比较敏感者会出现起泡现象,起泡效果更好,但要注意用消毒纱破保护创面,以免引起皮肤化脓感染。
(5)天灸治疗后皮肤可暂月色素沉着,但会消退,且不留疤痕,不必担心。
(6)孕妇忌贴药,其他如肺结核,糖尿病,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宜贴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