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有诸多的营养问题,如宏量营养素缺乏、微量营养素缺乏、维生素缺乏等。但核心问题仍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pt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经临床确认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发病率一般为20%-40%,在外科病人、ICU病人、消化内科病人和老年病人中,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更高。
临床上通常将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干瘦型或单纯饥饿型营养不良(marasmus):本型主要原因:热量摄入不足,常见于慢性疾病或长期饥饿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脂肪和肌肉消耗。婴幼儿则生长发育延缓。营养评定:皮褶厚度和上臂围减少,躯体和内脏肌肉量减少,血浆白蛋白显著降低。
2.低蛋白血症或急性内脏蛋白消耗型(kwashiorkor):本型主要原因:常见于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创伤和感染等应急状态下。主要临床表现与营养评定:与 marasmus型不同,该型伴有明显得生化指标异常,主要为血浆白蛋白值明显下降和淋巴计数下降。病人内脏蛋白质迅速下降,毛发易拔脱,水肿及伤口愈合延迟。对此型病人若不采用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因免疫力受损,导致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或严重真菌感染。
3.混合型营养不良(mixed marasmus and viseral malnutrition):本型主要原因:该型为最严重的一类营养不良,是由于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均不足所致。常见于晚期肿瘤病人和消化道瘘病人。主要临床表现:这类病人因原本能量储备少,在应激状态下,体蛋白急剧消耗,极易发生感染和伤口不愈等并发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易导致PEM的人群高危因素有:1.体重严重丧失:如低于理想体重10%以上,6个月内体重改变超过10%。2.高代谢状态:如高热、大面积烧伤、败血症、外科大手术、骨折及恶性肿瘤等。3.营养素丢失增加:如肠瘘、开放性创、慢性失血、溃疡渗出、腹泻及呕吐等。4.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肝病、肾病等。5.胃肠道疾患或手术:如吸收不良、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瘘、胰腺炎等。6.使用某些药物或治疗:如放疗、化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