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石家庄一所学校的老师误把教室紫外线消毒灯当成照明灯,一上午的课下来,几十名补课学生陆续出现了眼睛和皮肤的不适症状。专家称,长时间照射紫外线灯会给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严重的,可能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
海南处于热带气候地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照射强,会对人体的眼睛和皮肤造成怎样的伤害?为此,记者采访了海南省眼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海南省皮肤病医院的医生,为读者支招如何预防紫外线照射。
■ 见习记者 马 珂
长期紫外线刺激
易导致白内障
“由于地理位置、日照长、紫外线强等多种因素,海南成为眼病高发区。”海南省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曾明兵表示,人的眼睛长时间受到太阳的照射,大量紫外线刺激,会损伤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组织,易导致角膜内皮损伤、日光性角膜炎、白内障、黄斑病变、翼状胬肉等眼病。
“特别是白内障致盲者在海南占双眼盲的绝大多数。”曾明兵医生解释称,紫外线可通过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代谢过程,促使晶状体蛋白变性。同时在紫外线影响下,磷离子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可溶解的磷酸钙,从而导致和加速晶状体的硬化过程,引起白内障。
长时间高强度接受日光照射的地区,白内障在患者中年时就可能发病。曾明兵特别注意到,海里作业的渔民和长期进行室外工作的农民、建筑工人发病率高于城市人群。另一种与紫外线的损害密切相关的眼病是翼状胬肉。生活在赤道、高原地区的居民由于紫外线照射时间或强度较高,其翼状胬肉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居民。
戴太阳镜有效
防紫外线照射
减少阳光曝晒与眼部适当防护是避免眼部受到伤害的两大原则。曾明兵说,应该尽量避免在上午11时—下午2时,即紫外线辐射量巅峰时段长时间地停留在户外,以减少过度的阳光照射。户外活动时注意水面、沙滩、公路表面等的反射光所带来的紫外线伤害。
配戴太阳镜是防紫外线的重要手段,可降低发病率。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验光师吴殷介绍,必须严格选用合格的高质量的眼镜对眼睛进行防护,日常使用的优质镜片可以达到全防uv400(双抗)。中老年在户外活动时应避免强光照射眼睛,应选择合格的太阳眼镜或是变色片;司机在白天驾驶时应该选择偏光太阳镜。劣质的太阳镜更容易导致眼睛损伤。“因为戴了这种太阳镜后人的瞳孔会扩大,紫外线反而会比不戴太阳镜时更容易进入眼睛,造成眼睛伤害。”吴殷说。
经常日晒诱发
日光性角化病
紫外线会让人的皮肤老化、晒黑、变粗糙。实际上,高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还不止这些。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激光整形美肤中心主任陈抗介绍,紫外线中的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还会引起光线性皮肤病,如多形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等。也会加剧很多皮肤病的病情,例如日光性角化、雀斑、黄褐斑、红斑狼疮、皮肌炎,甚至有可能导致皮肤癌发生。
“并不是晒太阳就意味着一定会得某种病,但要提醒的是,患有日光性角化、红斑狼疮等皮肤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日晒。”陈抗说。
经常照射日光及接触沥青等均会诱发日光性角化病,且具有较高的癌变率,多发生于长期受日晒的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肌体的老化,皮肤的免疫功能和修复能力也逐年下降,发生皮肤癌变的几率就不断上升,常发生于面、耳、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患处多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小结节,米粒至蚕豆大小。
一天当中晒太阳
也有时间选择
专家指出,适当地晒晒太阳对人体有好处,但是要选择时间段。一天当中,有两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第一段是上午6时—10时,此时红外线占上峰,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第二段是下午4时—5时,此时晒太阳可以促进肠道钙、磷吸收,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不管是任何一个季节,上午10时—下午4时,尤其是中午12时—下午4时,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最强,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不同,晒太阳长短也各异,婴幼儿每次15—30分钟左右,中青年人每次1—2小时,老年人每次20—30分钟。
此外,日照强烈时,出门除了涂抹防晒霜外,还应注意采用遮阳伞、遮阳帽或者长袖衣服等防护措施。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