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放心间 力拓脱贫路—— 后勤党支部优秀党员文绍卿

作者:日期: 2020-08-03浏览:

2019年2月21日,文绍卿受医院委派到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任乡村振兴工作队担任驻村干部。他驻村以来,围绕“十抓十好”的工作要求,做了大量工作。

昌西村是“十二五”建档立卡整村推进贫困村。下辖11个自然村,共19个村民小组,总879户377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合计192户931人,昌西村于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当前未脱贫户11户16人,计划2019年脱贫。此外,有低保户27户60人,特困户44户,残疾户75户,重残36户。

一、抓好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1、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村民小组长会议、支部党员会议等,捋顺村党支部规章制度现状,补充完善各项制度24个。2、统筹人员力量。昌西村困难群众多,通过身体力行的“传帮带”,不断整合凝聚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等人员力量,转变村两委干部后进思想,切实扭转昌西村各项工作的被动局面;此外,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引入扶贫产业帮扶资金25万元,用于购买槟榔苗、胡椒苗、化肥、农技设备、以及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等,通过引导农户参与“稳定+灵活”就业,不断输送“勤劳致富”价值观念3、筑牢思想阵地。通过引入多方扶贫经费130万元,支持驻点村党建阵地、休闲点、球场灯、饮水管道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诸如各村广场舞队联欢活动、三八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活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家乡的归属感;4、用心用情驻村。通过积极开展走访慰问、补贴困难党员群众、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树立党员先锋形象、传递组织关心关怀。

二、根据省内扶贫大比武的工作要求,协助第一书记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入户工作,并根据结果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及时进行整改、销号。入户调查总共856户,排查出来13个问题已经整改完毕。在去年各级大比武中,加班加点,尽职尽责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及村民小组会议,围绕“三清两改一建”的工作要求,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确定了长尾冲村作为昌西村委会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试点村,截至目前,共清理杂草和垃圾近100车,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自行购买的草籽已经洒下,正在等待发芽。同时,先后几次召开昌西村乡贤会,号召乡贤帮助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并提供资金支持,发动广大村民自行拆除自家破旧的房子和猪圈,为下一步美丽乡村整治工作做好准备。

四、进行厕所革命。经过发动村民自愿报名,工作队、两委干部入户调查,中队例会通过人员名单、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52户改厕名单。在施工过程中,紧盯监督质量及进度,按时完成并验收,引入资金约40多万元。

五、工作亮点。

因地制宜探索开展脱贫致富电视“夜校+N”系列活动,从“产业发展”“志智双扶”多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1.夜校+消费扶贫直通车:订单认购模式让农产品不愁卖

由于原来夜校集市活动的服务对象、销售形式有一定局限性,总结集市经验,2019年4月,以增强服务形式的“消费扶贫”新模式——“甲子镇消费扶贫直通车”首场活动顺利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办,截至目前已经在8个帮扶单位成功举办32期,销售农特产品50万多元,新的消费扶贫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且顺利运作,这给了很大的信心,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直通车的服务形式更加丰富,省市新闻媒体进行过报道。

现在“消费扶贫直通车”活动已顺利对接甲子镇电商中心,农特产品售卖、产品包装与轻加工、组织运输等多种经济通过“直通车”组合成“土生土长”的产业链,电商扶贫从昌西向全镇徐徐展开,更多农户参与增收、更多农特产品走出贫困乡村,受惠50多名。

此外,努力建立“长期供应+灵活订单”的更为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建立企事业单位与镇村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今年4月,8家帮扶单位和一家食堂已与我们建立了长期供应关系。

2.夜校+红领巾班:助力贫困地区少儿身心健康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扶贫先扶智,贫困家庭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相比城市里大部分的同龄人,昌西村的教育资源非常之少,由于村主要经济来源为劳动力转移,多数家庭的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教育相对匮乏。

为丰富贫困家庭儿童课余生活,决定开设“夜校+红领巾班”第二课堂。“红领巾班”每周一晚与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同点亮灯开课,旨在通过多形式的授课形式,家长到“夜校”学技术拓视野,孩子来“红领巾班”补文化强素质。

开课以来,通过积极联系政府部门、结对帮扶单位、当地学校、社会资源等志愿者参与爱心支教。课程包括有爱国主义教育、手工、绘画、音乐、舞蹈、英语、环保、医疗预防宣教活动等。夜校“红领巾班”解决了贫困村娃娃受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引导贫困家庭少儿树立起正确观念,热心向学,自强不息,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之人。

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办夜校“红领巾班”20场次,邀请爱心支教老师45名,约600人次的少儿主动参加学习。这一项活动是省内扶贫工作的一大创新,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目前已经在琼山区全面铺开,也将作为今年国检的加分项目。

3、产业。前期经过专家论证,带领村民代表参观考察文昌养牛基地,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起600平方养牛棚,昌西村养牛基地初具规模,已经有60头本地牛落户基地,后期将有约120头牛陆续到位,可安排8户贫困户就业。

六、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9年本人被评为中共琼山区甲子镇脱贫攻坚优秀乡村振兴工作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