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视力通知单来了,该怎么做?

作者:眼科 赵楠楠日期: 2025-03-15浏览:

新学期开始啦,随着中小学生体检的陆续展开,若发现孩子的视力报告出现异常(如视力下降、散光或近视风险提示),家长难免会焦虑。楠楠医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楠楠医生:眼科学硕士,眼科副主任医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海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小儿眼病学组副组长,海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近视防控与屈光学组委员,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协会FIACLE会员,海南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及十佳教师

专业擅长:儿童眼病、斜弱视诊疗与手术、近视防控、翼状胬肉眼表疾病与手术。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儿童青少年视光门诊)

学校视力筛查内容比较简单,通常是视力+电脑验光。检查目的是为了筛查近视,而不是确诊近视,区别也是非常大的。部分家长也会通过学校筛查的结果来判断孩子是否有远视储备,这其实也是不准确的。原因是学校筛查可能会因为环境光线、标准距离或设备的等影响,加之儿童青少年眼调节能强,结果就没有那么准确。

一、第一步:冷静解读报告,避免过度恐慌

区分真假近视:儿童视力下降可能是“假性近视”(睫状肌痉挛导致),需通过专业眼科就诊,进行散瞳验光确诊。发现异常后,家长应尽快预约眼科医院检查,而非直接配镜。真性近视常见于眼轴变长导致的不可逆视力问题,需医学矫正(如配镜、角膜塑形镜)。

关注关键指标:除裸眼视力外,需重点关注“眼轴长度”“屈光度”“角膜曲率”等数据。眼科医生会根据这些指标评估近视发生和发展速度。

警惕误区:不要轻信“戴眼镜会加深近视”“护眼灯可治愈近视”等传言,科学干预才是关键。

二、家庭护眼行动起来

1、遵循“20-20-20”用眼法则

近距离用眼20分钟(看书、写字、乐高等),抬头看6米外物体20秒,可有效缓解眼疲劳。可和孩子一起设置计时器,养成习惯。同时调整桌椅高度,孩子坐正时,眼睛离书本30cm以上,胸口离桌一拳。

2、改造家庭光环境

光照亮度:读写区域光照需≥300勒克斯(可用手机光感APP粗略测量),选择色温4000K左右的自然光台灯,避免频闪。选择全光谱台灯,避免阴影遮挡书本。

减少眩光:书桌避免阳光直射或背对窗户,屏幕贴防蓝光膜意义不大,调整环境亮度更重要。

3、动态管理电子产品

学龄儿童:非学习目的使用每天不超过1小时,单次≤15分钟。

巧用投屏:上网课时优先投屏至电视(距离3米以上),比平板电脑更护眼。

游戏替代方案:用乐高、桌游等替代部分电子游戏,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

三、容易被忽视的“隐形助攻”

户外活动是天然眼睛保护神: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阴天也有效),阳光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可抑制眼轴增长。上下学步行、课间出教室远眺都算入时长。

饮食营养搭配:多补充深绿色蔬菜(菠菜、西蓝花)、深海鱼(富含DHA)、坚果(维生素E),少吃高糖食物(糖分代谢会消耗护眼营养素)。

睡眠管理:小学生每天睡足10小时,黑暗环境利于眼部睫状肌放松,睡前可搭配热敷(40℃左右湿热毛巾,5分钟/次)。

四、心理支持与家校协作

消除孩子焦虑:用“眼睛需要休息帮手”等比喻解释戴镜必要性,避免孩子因羞耻感抗拒矫正。

与老师沟通:申请将座位调至距黑板2.5米以上区域,避免长期坐两侧(易引发视疲劳)。

建立视力档案:每3-6个月复查眼轴和屈光度,动态跟踪变化,医生可据此调整防控方案(如使用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等)。

综上所述,家长需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通过科学防控(户外活动+用眼习惯+医学手段),多数孩子能有效控制视力恶化。记住:保护视力不是禁止用眼,而是学会“聪明用眼”,为孩子留住清晰视界。

附:家长自查清单

完成专业散瞳验光

购买全光谱护眼台灯

制定每日户外活动计划

4、预约3个月后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