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说丨“立春”节气

作者:中医科 钟军华日期: 2025-02-01浏览:

2025年2月3日,我们将迎来立春,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在明清官方历书中,它被归入正月节气。立春作为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立” 代表着开始,从天文角度划分,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春天是温暖的象征,处处鸟语花香;春天也是生长的季节,人们开始耕耘播种。从立春交接当日起,一直到立夏之前的这段时间,都属于春天的范畴。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进入春耕大忙季节。海南地区气温回升尤为明显,不过偶尔也会受到寒流影响,导致气温起伏波动。初春时节,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

因此,养生方面需格外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起居保暖防风

春季气候以风为主令。《黄帝内经》记载:“风者,百病之始也。” 原因在于其他邪气,如寒邪、热邪、湿邪等,常常借助风邪侵入人体。风邪能够通过进犯体表,使毛孔打开进而进入人体,尤其容易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例如背部、头部、上肢等。初春时,天气乍寒乍暖,人体的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风寒邪气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春捂”,合理增减衣物,防止风寒邪气入侵。最好不要过早减少衣物,仍要注重保暖、防风。

睡眠调整

春天,人体气血如同自然界一样,需要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让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以达到身心和谐、精力充沛的状态。

运动养生

春天阳气生发,但寒气仍未消散,所以不建议进行耗费过大的运动,漫步、聊天、串门等活动较为适宜。运动以不出汗或微微出汗为最佳状态。对于老年人而言,缓步慢行较为合适,可以走走停停,或者与亲朋好友一起,边漫步边聊天。

情志养生

在春季的精神养生方面,要坚决避免暴怒,更要忌讳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良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 的时机,趁着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正常运行。春季肝阳、肝火呈上升趋势,需要适当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容易使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进而引发各种肝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如果生气了,要学会息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

饮食调养

春季适宜多吃辛甘发散的食物,不宜食用酸收之味。像牛蒡、藕根、胡萝卜、山芋、薯类、青菜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可以经常食用,但阴虚火旺者要忌食。容易反复感冒、有哮喘病史、体质虚弱的人,应多吃清淡的蔬菜、豆类及其制品等,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推荐药膳:三鲜珍珠汤

三鲜珍珠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

功用:补精填髓,温中益气,清热除烦。

原料:豌豆适量,鸡脯适量,番茄1个,鸡蛋清1个,牛奶少许,淀粉少许,料酒,味精,盐,高汤,香油适量。

制作方法:

1、把剔筋洗净的鸡肉切成细碎;用牛奶混合少许淀粉;打开鸡蛋去黄留清;把三个样品放在一个碗里,打成鸡泥备用。

2、西红柿洗净沸水烫去皮,切成小块;豌豆洗净备用。

3、炒锅入高汤,加盐、料酒烧开,下豌豆、番茄丁等,待火重烧后改小火,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开,加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倒入锅中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