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肌秘丨冬季瘙痒的背后的真相

作者:皮肤性病科 田秘日期: 2025-01-27浏览: 11

在寒冷的冬天,作为皮肤科医生,每次接诊时,大部分患者的第一主诉都是:“医生,我的皮肤痒得不行,实在忍不住去抓,只有抓破皮了才会感觉稍微舒服点。” 皮肤瘙痒是皮肤科极为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这种情况更为多发。进入秋冬,我们的皮肤皮脂分泌减少,加之空气湿度显著下降,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干燥的问题就变得格外突出。

近期,总有不少朋友通过微信向我倾诉,说随着天气逐渐转冷,皮肤瘙痒的状况愈发严重,纷纷询问能否给些建议,甚至询问是否需要使用某些药物。面对这些咨询,我都会详细询问他们的病史,要求他们提供瘙痒部位的图片,综合这些信息后才给出建议。但由于网络图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我会建议朋友们最好到医院面诊。可这时,不少朋友都会心生疑惑,觉得不过是皮肤瘙痒这点小事,怎么就非要去医院面诊,还怀疑是不是关系变淡了,甚至有人觉得是为了让他们掏挂号费。

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皮肤科的皮肤瘙痒问题,探寻瘙痒背后的真相。其实,皮肤瘙痒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真正关键的是要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疾病根源。只有准确找到源头,才能做到彻底解决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皮肤科常见的引发瘙痒的疾病都有哪些。

皮肤瘙痒症

临床表现:常从秋季起病,症状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皮肤表面通常无原发性皮疹,主要呈现皮肤干燥、抓痕等表现。

与季节的关系:具有明显季节性,秋冬时节气温降低,空气湿度下降,皮肤干燥加剧,此时皮肤瘙痒症高发。

合并症:该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如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淋巴瘤等。就医时患者需配合医生,依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这些合并症。

治疗方案:

1、对因治疗:明确病因是关键,针对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对症治疗:注重局部保湿,可使用刺激性小的外用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薄荷脑苯酚酊溶液。皮肤干燥瘙痒者,每天至少涂抹润肤霜2次,还可根据皮肤状况增加涂抹频率或加用润肤油。

3、物理治疗:可采用 UVB 光疗,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功能,减轻瘙痒症状。

4、中医治疗:依据患者个体情况,运用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进行治疗。

湿疹

临床表现:湿疹患者的皮肤症状较为多样且明显。通常会出现红斑、丘疹、斑疹、斑丘疹等皮疹。在急性期,皮肤不仅有皮疹,还常伴有糜烂、渗出的情况;而在慢性期,皮肤则呈现出明显的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同时瘙痒感明显。

诱发因素:湿疹的诱发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其中,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是重要因素之一,使得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固有免疫应答缺陷也在湿疹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对正常物质产生过度反应;此外,皮肤常驻微生物菌群的改变,破坏了皮肤微生态的平衡,也增加了湿疹的发病风险。

与季节的关系:湿疹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一年四季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治疗方案:

1、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和控制湿疹的一线选择。按照强度划分,一般可分为超强效(如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强效(如氟轻松)、中效(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和曲安奈德乳膏)和弱效(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四级。在湿疹开始治疗时,应根据病情选用足够强度的激素,迅速控制炎症反应,待炎症得到缓解后,再逐渐过渡到使用中弱效激素或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进行后续治疗。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是治疗湿疹的重要抗炎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阻断T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和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及介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目前,已获得批准使用的药物为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可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作为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3、物理治疗:UVB光疗也是治疗湿疹的一种有效手段。

4、中医治疗:依据患者的个体体质、症状表现等综合因素,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多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特应性皮炎

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常出现多形性皮损,表现为表皮红斑、密集的丘疹、晶莹的水疱,随后还会出现脱屑现象,并且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除此之外,患者往往还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多数患者对异种蛋白过敏,这种过敏反应会导致体内血清中IgE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也会增多。患者的皮肤会长期处于干燥状态,并且伴有强烈且持续的瘙痒感。

诱发因素:特应性皮炎的诱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许多患者都有家族遗传病史;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是发病的重要基础;固有免疫应答缺陷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对正常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症状。

注意事项: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务必保持理性和谨慎,切不可为了追求快速看到治疗效果而滥用激素药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虽然可能在短期内缓解症状,但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使皮肤变薄、失去弹性;色素沉着,导致皮肤颜色不均,影响美观。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会给患者的皮肤外观带来损害,还可能进一步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加重病情。

治疗方案: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旨在缓解或彻底消除临床症状,精准找出并有效消除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性,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1、外用药物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首要选择。对于轻度皮损,建议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以温和地控制炎症;中度皮损则适宜选用中效糖皮质激素,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重度皮损则必须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来迅速控制病情。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以及面部和皮肤皱褶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应选用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保护敏感皮肤。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这类药物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重要抗炎药物,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有效阻断T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和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及介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目前,已获得批准使用的药物为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

3、PDE-4抑制剂治疗:克立硼罗软膏作为PDE-4抑制剂,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免疫细胞,抑制细胞内PDE-4的活性。通过上调cAMP,激活PKA和Epac1/2,抑制NF-κB和NF-A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它还能减少 Th2、Th1和Th17细胞释放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抗炎作用,并且有助于修复和改善受损的皮肤屏障功能。

4、物理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和 UVA1 光疗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物理手段。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能够调节皮肤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细胞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愈合。

5、药物对症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以加用环孢素、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6、生物制剂治疗:对于中重度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如果经过上述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可选用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和阿布昔替尼胶囊进行治疗。

7、中医治疗:依据患者的个体体质、症状表现等综合因素,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等多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银屑病

临床表现:牛皮癣,医学上称为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具有较为典型的特征,皮疹多呈现为红色丘疹、斑丘疹以及斑块,上面覆盖着厚层的银白色鳞屑。同时,还存在薄膜现象、点状出血以及蜡滴现象阳性等典型症状,这也是医生诊断银屑病的重要依据。

危害:银屑病容易反复发作,不仅皮肤症状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日常社交压力,还可能伴有多种共病的产生。常见的共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脱髓鞘疾病、狼疮、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

1、局部外用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或他卡西醇)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能有效缓解症状。

2、口服药物:对于口服药物治疗,维A酸类、甲氨蝶呤、环孢素通常被优先作为一线药物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糖皮质激素一般不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主要应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和脓疱型银屑病。在使用时,常与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并且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防止病情反跳。

3、生物制剂:对于中重度病情且传统治疗方案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例如司库奇尤单抗、阿达木单抗、古塞奇尤单抗、阿布昔替尼胶囊等。

4、物理治疗:光化学疗法、UVB光疗、308nm准分子激光以及药浴疗法等。这些治疗方式通过不同的物理原理,对银屑病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5、心理治疗:由于银屑病治疗周期长,患者往往承受着严重的经济负担,再加上容貌上的困扰,容易出现容貌焦虑,甚至产生抑郁、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因此,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关心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心理治疗也是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鱼鳞病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四肢伸侧和背部皮肤干燥,上面覆盖着淡褐色或深褐色的菱形、多角形鳞屑。这些鳞屑中央紧密附着在皮肤上,周边微微翘起,形似鱼鳞,故而这类皮肤病常被形象地称为鱼鳞病。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细碎的糠秕状脱屑,同时皮肤瘙痒感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危害:这类皮肤病遗传性较强,往往会遗传给下一代,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心理压力。皮肤外观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使患者在社交场合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病情严重时,皮肤还会出现裂口、出血等症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进一步危害身体健康。

治疗方案:

1、外用药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遵循温和、保湿、轻度剥脱的原则。例如,10%-20% 尿素霜、40%-60% 丙二醇溶液,它们能够有效增加皮肤的水合程度,缓解皮肤干燥症状。

2、联合用药:维 A 酸外用制剂或钙泊三醇软膏可改善皮肤角化情况,减少鳞屑产生。若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更快地缓解患者症状。

3、口服药物: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冬季可口服维生素 A 或者维 A 酸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重加强皮肤保湿,维持皮肤的水分,促进皮肤恢复。

4、中医治疗:中医在治疗这类皮肤病方面也有独特的方法,如中药内服、中药药浴等,通过调理身体内部机能,改善皮肤状况,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