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地区气温有所波动,支原体肺炎也随之进入了相对高发期,对儿童健康构成一定威胁。作为本地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常见类型,支原体肺炎在儿童群体中具备一定的传播性和发病风险,需要家长们予以重视并加强孩子的日常防护。下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肺炎支原体及其药物治疗方案,以便在生活环境中,更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学习不受疾病过多干扰。
一、“肺炎支原体”既非细菌,也非病毒
肺炎支原体属于微生物范畴,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既不属于细菌类别,也与病毒有着本质区别。从微观尺寸来看,细菌通常在0.5-1微米范围,病毒一般处20-200纳米区间,而肺炎支原体的个体大小则介于50-300纳米,恰好处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当孩子不幸感染肺炎支原体时,部分家长可能会选择给孩子服用阿莫西林或者头孢类药物,然而这并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这是因为阿莫西林和头孢的主要抗菌机制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通过破坏细胞壁结构来杀灭细菌。但肺炎支原体在结构上不存在细胞壁这一外层结构,这就如同用一把钥匙去开一扇本就没有门的屋子,钥匙(阿莫西林和头孢)找不到对应的作用点(细菌细胞壁),自然无法发挥作用。同样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也难以奏效,原因在于抗病毒药物针对的是病毒特有的靶点,而肺炎支原体与之不匹配,所以无法实现有效的治疗。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有较大几率引发肺炎,这也是众多家长极为关注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准确识别孩子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呢?
二、孩子出现高热和咳嗽要当心
肺炎支原体主要侵袭5岁及5岁以上的儿童群体,其感染后的典型症状集中体现在发热与咳嗽方面。发热症状通常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且持续处于高热状态往往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咳嗽症状则较为剧烈,呈现出类似百日咳的特征,即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在咳嗽末尾伴有吸气性鸡鸣样声音。即便体温恢复正常后,咳嗽症状仍可能延续1-2周。除此之外,还可能伴随有头痛、流鼻涕、咽喉疼痛、耳朵疼痛等其他不适症状,部分婴幼儿患儿还会出现喘息现象。
倘若怀疑孩子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可借助支原体核酸检测手段进行排查,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能够在支原体肺炎发病早期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另外,也可通过抽取血液进行抗体测定,一般情况下,支原体抗体在感染后的4-5天左右开始出现,这可作为早期感染的重要诊断参考依据。
既然已经明确孩子感染了支原体肺炎,那么接下来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选择治疗药物,以及在用药过程中又需要留意哪些具体事项呢?
三、阿奇霉素是治疗首选
依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指南建议,阿奇霉素被列为优先选用的一线治疗药物,若阿奇霉素不可用或存在使用禁忌时,红霉素或克拉霉素可作为替代选择,且治疗方式多以口服给药为主。在此,我们着重以阿奇霉素为例展开详细介绍。
当前,市面上供应的适用于儿童口服的阿奇霉素存在多种剂型,包括片剂、分散片、胶囊、颗粒剂以及干混悬剂等。其中,颗粒剂和干混悬剂在低龄儿童的用药过程中更为便利和适宜。那么,在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期间,有哪些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家长们牢记呢?
其一,“吃3天停4天” 的用药方案不会削弱药效。医生为孩子开具阿奇霉素口服医嘱时,常常会叮嘱“服用3天后停药4 天”,而非连续服用一周。对此,家长们无需担忧停药期间会导致药效降低。这是因为阿奇霉素具有较长的半衰期,长达68小时左右。这意味着即使在停药阶段,阿奇霉素依然能够在儿童体内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持续发挥治疗作用。同时,这种间断给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降低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程度,减少因药物蓄积引发的不良反应,从而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其二,干混悬剂和颗粒剂冲服时水温务必控制得当。许多给孩子服用过阿奇霉素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抱怨“这药太苦了”。实际上,这一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冲服时的水温。制药人员为了减轻阿奇霉素本身的苦味,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制剂工艺,即利用羟丙基纤维素作为粘合剂,将蔗糖和香精包裹在阿奇霉素的外层,制成颗粒状制剂。当使用40℃左右的凉开水冲服时,药物能够均匀分散形成澄清的混悬液,同时散发出香甜的味道,便于孩子服用。然而,如果使用超过45℃的热水冲服,就会破坏这层精心构建的保护膜,使得阿奇霉素的苦味释放出来,导致孩子服药困难。
因此,家长们在为孩子冲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颗粒剂时,一定要格外留意水温,避免使用过热的水,确保药物能够顺利被孩子服用。
药师温馨提示
肺炎支原体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低龄儿童抵抗力弱,极易被感染。因此,日常防护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员密集处。
在高发期,家长要留意孩子状况,若孩子发热且咳嗽剧烈,应及时送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接受规范治疗,切勿自行盲目用药。我院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有需要,欢迎前来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