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肌秘丨谈“硬”色变

作者:皮肤性病科 田秘日期: 2024-11-22浏览:

在门诊看诊时,常常会有患者前来询问:“医生,我这儿的皮肤变硬了,跟其他地方感觉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皮肤界的 “硬老大”—— 硬皮病,深入剖析一下它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又是如何在皮肤领域称霸的。

硬皮病,也称为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结缔组织病,主要特征为皮肤变性增厚与硬化,发展到后期会致使皮肤萎缩,还可引发多系统损害。

硬皮病分为系统性硬皮病和局限性硬皮病两类。局限性硬皮病相对温和,多发于儿童群体,好发于四肢、颜面部等部位,通常不会累及内脏。而系统性硬皮病则主要侵袭青壮年,尤其是女性。它可是个极为凶险的“狠角色”,不但会对皮肤造成侵害,还会损害内脏器官,轻症患者可能面临毁容风险,重症患者则会有生命危险。

能在江湖飘,全靠本领高

本领一:让皮肤变硬

皮肤往往自远心端,也就是手与足的部位起始,呈现出对称性的变硬、变肿状况,且带有蜡样光泽。随后,这种皮肤损害会逐渐朝着近心端,诸如胸、腹等部位蔓延扩散,面颈部也难以幸免。它能够致使鼻尖变形,如同鹰嘴一般,嘴唇则会变薄并收缩,呈现出放射状,发展到后期甚至会引发张口困难等问题。如此一来,患者便会具备“面具脸”“腊肠手” 等极具辨识度且异于常人的外貌特征。

本领二:让皮肤变色

在遭受寒冷等外界刺激时,皮肤会发生颜色的改变,指(趾)端的颜色变化尤为明显,先是转为苍白,接着变为紫色,而后又变成红色,仿佛一场奇妙的魔术表演。在此过程中,偶尔还会伴随疼痛感,这种状态会持续几分钟至几个小时不等,这便是我们常常提及的“雷诺现象”。伴随疾病的持续推进,还会相继呈现出 “色素脱失”“色素沉着” 以及 “盐胡椒征” 等现象。

本领三:侵犯领域广,杀伤力强

它并非仅仅只有皮肤硬化这一单一改变,还会对肺部、肾脏、胃肠道等多个内脏系统发起“攻击”,进而导致这些内脏系统的功能受损乃至丧失。在肺部方面,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干咳症状,即咳嗽时无痰咳出,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肾脏受到累及则可能出现血尿或者泡沫尿现象。胃肠道一旦被侵犯,患者往往会有反酸以及烧灼感等不适表现。心脏若受影响,会出现心慌、心累以及胸痛等症状。而在骨骼与肌肉系统方面,会有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的情况发生,还可能伴随乏力症状或者体重下降的现象。

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以改善病情、挽救受累器官功能作为主要方向,其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致残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注重保暖防护:在冬季,早晚温差较大时,务必佩戴手套等进行保暖,防止寒冷刺激诱发或加重病情。

2、严防外伤发生:由于患者自身的自我调节与恢复能力极为有限,即便极其微小的外伤都难以愈合,有时还可能引发伤口感染、糜烂等严重后果,所以必须格外小心呵护,避免任何形式的伤害。

3、维持皮肤水润:硬皮病患者的皮肤分泌功能明显减退,致使皮肤干燥,冬季尤为突出,甚至会出现脱屑现象。因此,需要减少洗澡次数,避免过度擦洗,若有皮肤瘙痒情况,尽量克制抓挠,防止外伤形成,以保持皮肤滋润。

4、远离刺激物品:鉴于患者皮肤防御功能薄弱,酸、碱等刺激性物质极易对其造成严重损害,故而在接触如洗衣物等可能接触刺激性物品的场景时,提倡佩戴胶皮手套进行操作。

5、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坚决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维持心态平稳正常,确保营养摄入均衡,适度开展运动锻炼,同时严格禁止吸烟饮酒。

6、合理运用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可有效缓解关节炎及肌肉疼痛症状;免疫抑制剂在硬皮病早期可考虑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青霉胺、秋水仙碱、依地酸钙钠等,能够抑制胶原纤维合成;血管活性药物像硝苯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尿激酶等,则可扩张微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

硬皮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自身免疫、性激素等多种复杂因素相关联,仍处于深入探索阶段。当出现以下症状时:

1、皮肤呈现增厚、变硬的特征性表现;

2、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酸痛与关节肿痛;

3、活动后出现气促或干咳现象;

4、有心慌、胸闷、心累等心脏不适症状;

5、尿液中有血或伴有泡沫且血压升高;

6、存在反酸、烧灼感、吞咽困难等胃肠道不适;

7、莫名感到乏力、体重下降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要深知,早诊断、早治疗乃是硬皮病治疗的核心关键所在,不容丝毫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