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生命新希望

作者:日期: 2014-09-26浏览:

----胃肠肿瘤外科庄丽媚护士长成功为5岁白血病患儿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PICC)术

当一个孩子被确诊为白血病时,对于一个家庭无疑是一场天灾,而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他将要接受反复的化疗以及由此带来的副反应,更要面对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据统计,为了完成一次静脉注射的化疗任务,有的孩子一天所做的静脉穿刺可能达到数十次之多…..

2014年8月11日,应我院儿科李红姗护士长的护理会诊邀请,胃肠肿瘤外科庄丽媚护士长首次成功应用塞丁格技术为一位年仅五岁的白血病患儿置入PICC管,一次性解决了患儿输液和化疗的静脉通路难题,同时也标志着我院PICC置管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考虑患儿年幼、血管情况较差,庄丽媚护士长决定使用塞丁格技术。采用塞丁格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置管成功率。但无论是传统的PICC置管技术还是现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难度都非常大,一方面是儿童血管细薄,另一方面儿童不配合,眼看穿刺成功见到回血了,孩子一不配合,就导致导丝难以送入血管,宣告置管失败。而且孩子都还小,操作过程中不停的哭闹,把家长和操作者的心都哭乱了,为一个孩子置管的难度可想而知。

置管前,庄丽媚护士长耐心与患儿家属沟通,希望他们在置管过程中尽量配合说服患儿做最好的配合。但是真正到了置管时,一切准备近乎徒劳,由于患儿本身血管条件差加上极度不配合,极大地增加了置管难度,反复送管都无法到达预期位置,平时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穿刺技术,这次整整用了5个小时!但当庄护长最终顺利完成穿刺置管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终于舒了一口气。事后庄护士长回忆时还心情忐忑,“期间有几次都想放弃,加上家长在场,看到患儿的极度不配合及痛苦,多次想中途放弃,因为实在太难了,孩子太难配合,到最后成功那一刻,所有的苦和累都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无尽的欣喜和兴奋”!

这次置管成功,不仅是在患者年龄上的突破,更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标志着我院PICC置管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我院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PICC)术已开展有5年历史了,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使用安全、维护简便、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肿瘤化疗患者和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患者,PICC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达到一针满足全程治疗的效果。由专业护士操作,经外周血管作为入口置管,导管末端到达上腔静脉,此管最长可在人体内留置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