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报道]让毕业生与社会“无缝对接”

作者:日期: 2007-08-13浏览:

[学院报道]让毕业生与社会“无缝对接” 发布时间:2007-8-13 被阅览数: 316 次 消息来源:海南医学院新闻网 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来源:光明日报 “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深深刺痛

消息来源:海南医学院新闻网 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来源:光明日报 “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回校之后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尽心尽力。”刚完成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海南医学院05级中医专业学生武夏林和李海泉这样对记者说。

将暑期大学生实践活动列入学院教育教学计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是海南医学院创新育人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海南医学院近年来坚持发挥特色、服务地方的办学思路,努力“出成品,出精品”,努力让毕业生与社会“无缝对接”,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课程体系

从2004年起,海南医学院在保持医学学科课程系统性的同时,积极开设综合性、边缘性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首先,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程门数,逐步形成了人文素质课、医学进展课、专业综合课、创新教育课和本校特色课五个系列选修课程群,并要求学生在每个选修课程群里要选修一定的学分。其次,开设综合、交叉课程以及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课程及特色课程,并增加了临床课程。这些做法,旨在大力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

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以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海南医学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了积极创新。从2004年起,学院开设起“虚拟课堂”,鼓励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修读网络课程,实行网上考核,承认成绩。医学微生物课程采用了讨论式方法授课,而病理学课程则让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进行教学,实验课也实行了以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自行设计为主的实验课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学院还设立了临床技能实验室,利用智能模拟人为学生讲解临床医学知识。

创新实习方式

按照“知识结构强、实践动手能力强、社会竞争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培养目标,海南医学院努力创新学生实习方式。

遵循现代医学教学规律,学院在第一学期就安排学生学习解剖等专业基础课,同时强化临床医学主干课程的学习,对非主干课程以学分制管理。

按照常规,学生临床实习是安排在最后一年。事实证明,这种按部就班的实习方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2004年起,海南医学院以实习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具体做法是:学生从二年级起可以提出利用假期实习的申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特长选定实习种类,并在教师和医师的具体指导下,自学相关课程,学习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类,等到四年级统一实习期间,学生全部投入个性化自选实习科类。实践证明,由于有前阶段“预热”实习做基础,在大四实习期间,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够得到彰显。这种提早进入状态、进入角色的实习方式,帮助了学生择业就业。

创新社会实践活动

海南医学院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院的教学计划之中,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师和学生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的平台。每年四月份,学院向各系下发《关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向教师征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科研课题。学院按需设项,按项组队,每年组成数十个由教师带队牵头、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团队。以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海南医学院拨出了专项经费,派出了二十多个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到8个乡镇,分别完成了《黎族儿童佝偻病的调查报告》、《黎族手纹调查》、《黎族胸瘫病防治与调查》等十几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省情、乡情,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而且还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培养了能力,增长了才干。

海南医学院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永久的课目,几年来已在省内黎、苗族自治县建立了固定的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送医送药进行帮扶的同时,还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和帮助当地改水改厕等,受到了群众的高度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