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生殖遗传诊室里,总能看到一个单薄却坚定的身影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正是这位看似柔弱却蕴藏着无尽能量的医者,以她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为无数渴望拥有完整家庭的夫妇带来了无穷的力量与坚定的希望。
她,就是被誉为海医“生命守护者”“地贫守门人”的马燕琳教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海南省最美科技人。作为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科主任、生殖健康及相关疾病研究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马燕琳教授不仅肩负着生殖健康及相关疾病研究与转化的重任,还引领着海南省省级产前诊断中心和海南省生殖医学临床医学中心的发展,也是海南省地方病(地中海贫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马燕琳教授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南,专注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领域,以专业和毅力推动地中海贫血的防控与基因治疗,为提高海南自贸港人口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以仁心为炬,点亮了万千家庭的希望星火。她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医学合作,推动了海南省乃至中国生殖医学与医学遗传学的国际化和技术输出,她以担当为桥,连起“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互助纽带,加深了国际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01扎根琼崖,筑牢地贫防控防线
2004年,当马燕琳教授首次踏上海南这片热土时,她了解到海南是地贫的高发区,海南地区汉族人群地贫基因突变携带率为14.78%,黎族更高达64.82%,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健康,许多家庭为此背负沉重的健康负担。作为一名具备深厚遗传学背景的医者,马燕琳教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她立志要攻克这一难题,为海南人民带来健康的曙光。2009年,马燕琳教授在美国Texas A&M大学博士毕业后,放弃了美国高薪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国来到海南,带领团队专注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控领域,尤其是潜心于海南迫切需要的地贫防治临床工作及研究工作。在她的推动下,海南建立了首个产前诊断中心,为高风险家庭提供科学、精准的孕前和产前筛查,帮助数千个家庭避免了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马燕琳教授带领她的团队,深耕海南地中海贫血防控领域,实现海南地贫防控水平跨越式提升,让更多家庭重新燃起健康生育的希望。“让每个家庭远离地贫”是马燕琳教授的坚守,她用专业与担当为母婴筑起健康防线。
02基因治疗,点燃生命重生之光
“医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马燕琳教授坚信,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一对来自广东雷州的夫妇,带着对健康的渴望与对过往伤痛的记忆,跨越琼州海峡,来到了马燕琳教授的诊室。这对夫妇,不仅是地贫基因的携带者,更是一个因孩子夭折而陷入无尽悲伤的家庭。他们曾生育过三个孩子,却都是重型地贫患者,其中两个已不幸离世。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他们而言,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不幸而又经济拮据的夫妇,马燕琳教授随即联系并让这对夫妇参与“红基会-地中海贫血患者爱心助孕”公益示范项目。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助孕,这对已经失去两个孩子的夫妇,终于在次年如愿迎来了一位健康的宝宝。但马燕琳教授并未止步于这一疾病的防控,她更希望用基因治疗技术为重型地贫患儿带来彻底的治疗方案。探索之路崎岖坎坷,但她带领团队一步步攻克难关,让基因治疗技术为重型地贫患儿成功摆脱了输血依赖,恢复了正常生活,燃起了重生的希望。2020年,她的基因治疗地贫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search》上,这不仅是海南在基因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更意味着无数重型地贫患儿将彻底摆脱终身输血的阴影。
马燕琳在儋州进行地贫义诊
“看到孩子们摆脱了输血,拥有了健康的生活,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马燕琳教授的执着和突破,让医学的进步切实改变了患者的命运,让医学的温暖之光真正照进了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03方舟共济,构建生殖健康网络
“医学不仅是治病,更是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希望。”马燕琳教授深深懂得,她的使命远不止于诊室之内,而是延伸到了每一个渴望幸福的家庭之中。许多患者与马燕琳教授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医患的深厚友谊,她的手机时不时就会传来患者分享孩子成长点滴的温馨消息。其中,刘先生夫妇的故事尤为触动人心。3年前,刘先生夫妇因为经历了4次怀孕检查异常而引产。在绝望的时刻,这对夫妇辗转来到当时的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找到马燕琳教授,借助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终于迎来了自己第一个健康的孩子。“他们现在第二个孩子都快3岁啦!”这份来自患者家庭的幸福与满足,深深鼓舞着马燕琳教授。为了让更多家庭重燃希望,马燕琳教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积极推动多项新技术发展。自2012年起,马燕琳团队逐步构建起更加全面的生殖健康中心,建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T)平台、人工智能与时差培养体系、成功开展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辅助激活技术、卵巢组织冷冻、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单精子冷冻等,帮助地中海贫血、无精症及其他罕见遗传病患者获得健康的生育机会。针对高龄及反复种植失败人群,团队提供个性化方案,提升了怀孕成功率。此外,中心的array-CGH、二代测序等先进遗传检测平台,让海南本地的患者无需远赴他乡,即可享受到高水平的诊断服务。这一举措不仅兑现了“大病不出岛”的承诺,也极大地提升了海南生殖医学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每一个家庭和孩子的需求,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马燕琳教授深知,生殖健康中心不仅是技术的汇聚地,更是生命的摇篮。她带领团队,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不断创新,持续提升海南在生殖健康领域的服务能力,让生殖健康中心成为承载着无数家庭希望的方舟,共同编织着生殖健康的希望之网。
02躬耕杏林,培育医学创新火种
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广阔天地里,马燕琳教授不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是人才的培育者。马燕琳教授带领团队于2023年获批立项建设生殖健康及相关疾病研究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一成果为培养更多该领域的杰出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索精神。她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曾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海南赛区一等奖。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已培养出站博士后2名、硕博士30余名,其中不乏像孙菲、揭秋玲这样的优秀青年人才。在博士后在站期间,孙菲与揭秋玲各自获得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发表了20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展现了优秀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马燕琳教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这些年轻学者。受她扎根海南、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孙菲与揭秋玲在博士后出站后,毅然选择留在海南,投身于自贸港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之中,成为了新一代医学创新的推动者。
马燕琳教授与孙菲、揭秋玲博士后参加国际会议
为了让医学技术的火种照亮更多地方,马燕琳教授不仅为团队引进4名博士,更是为海南、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培养和输送了多名优秀青年人才。这些人才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火种,照亮了当地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防控的道路,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团队不仅成为了医学创新的摇篮,更成为了医学精神的传承者。他们共同书写着医学教育的辉煌篇章。
03联通丝路:架起卫生健康桥梁
马燕琳教授所带领的海医第一附院生殖医学团队积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将中国的先进医疗技术带到东南亚。自2012年起,马燕琳教授就参加和带领团队,成功举办了8届科技部国际培训班,承担了6项科技部亚非青年科学家项目。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缅甸、泰国、印尼、伊朗等20个国家的158名学员,更助力缅甸等国建立起生殖健康医学实验室,将中国的先进防控与治疗技术无私地输出至东南亚各国。


缅甸、伊朗亚非青年来华学习交流
培训班成为了马燕琳教授与缅甸等国深厚友谊的纽带。过去12年里,她与团队共培训了缅甸五所顶尖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的62位医生。其中学员Khin Latt医生已经成长为仰光妇女医院生殖中心的负责人。马燕琳教授还多次亲自前往缅甸,从设计图纸到取卵、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全流程,她都悉心指导,最终使得首批八位患者成功接受了试管婴儿技术治疗,实现了妊娠的奇迹。
“面对共同的健康挑战,合作是我们携手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马燕琳教授的引领下,团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国际合作为桥梁,为更多地区的患者送去希望与福祉。中国的生殖医学创新成果,正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书写着卫生健康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从南渡江边到湄公河畔,她和团队跨越千山万水传递希望;从诊间的细致关怀到实验室的潜心钻研,她倾注心血守护生命;从海南地方病的顽强防治到国际生殖健康技术的无私传帮带,她以责任和担当彰显医者风范。
当朝阳再次照亮她的诊室,她知道,新的希望正在孕育,新的生命正在绽放。她将继续前行,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了更多家庭的幸福,为了生命的美丽绽放,她将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