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说丨 “大寒”节气

作者:日期: 2024-01-20浏览:

今年1月20日我们迎来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距离春节最近的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钟军华提醒,大寒节气,寒潮南下频繁,海南气候特点是温差波动大,对于养生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起居要保暖

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注意防寒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因为一般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容易受寒,引发疾病。许多女性体质易寒凉,女性在阴阳里属阴,往往被形容为月亮,水容量高,更易寒凉。在大寒节气,更应做足保暖功课。重点部位就是腰、膝、双脚,尤其是经期,要添加衣物,适当饮食温补。

2、多睡1小时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此时正值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冬季,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大寒养生要顺应冬季“藏”的原则,最简单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上班族特别提倡早睡1小时。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不宜过早起床,晨练要推迟一些,最好待日出后再出门。早晨寒气生发,有时还有雾气,极易寒邪侵入。

3、睡前泡脚 拒绝寒从脚下生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解表散寒,缓解手脚冰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脑部供血。

4、运动养生

冬季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运行,使气血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大寒时节的运动应注意适宜、适度,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待日出后再进行为好。建议女性经常跳绳,“跳绳是很好的有氧运动,让肢体很快热起来,而且气血循环也得到了加强”。气血旺盛,自然四肢就不容易发凉,身体含氧量高,也有利于滋养脏器及大脑。有的人膝关节不好,可以改为原地踏步,跺着脚走,对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立竿见影。

5、情志养生

要保持心情舒畅。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精神调养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6、饮食调养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

7、养生小妙招--大寒养生操-单腿地支式

单腿地支式是一种适合在冬季进行的养生运动,尤其在大寒时节,可以帮助舒展筋骨,促进阳气的生发,同时也有助于运化寒湿邪气,养护脾肾。以下是单腿地支式的练习步骤:

1)一腿弯曲跪地,一腿前伸,臀部坐在后脚脚跟,上身后仰,两手顺势撑于两侧,指尖向前。注意,身体后坐,臀部坐于脚跟,脊柱保持对拔拉伸。

2)曲跪的一腿用力向上,同时身体下坐,使上下形成挤压力。

3)另一腿则用力前伸,同时吸气腹部鼓起,至极致,呼气放松。

4)重复多次,换另一侧。

此外,还可以加强动作,如前脚缓缓向前踢出,脚背绷直,腿伸直,目视脚尖,古称“搜裆腿”。请注意,此操重复多次,左右各15次,再用叩齿、吐纳、咽津液保健法。

大寒一过,农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新的节气又将周而复始。我们只要掌握好正确的、对应节气特点的养生方式,就能拥有健康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