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

作者:日期: 2013-12-03浏览:

各部、科、室:

学科(专科)建设水平体现的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的是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综合实力。研究生教育是医院快速发展的基础。以学科(专科)建设为龙头,以研究生教育为依托,是医院发展的有力抓手。为此,特制定《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学科(专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学科(专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年)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三年十二月三日

附件: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学科(专科)建设

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7年)

学科(专科)建设水平体现的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的是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综合实力。研究生教育是医院快速发展的基础。以学科(专科)建设为龙头,以研究生教育为依托,是医院发展的有力抓手。为此,我们特制定本规划。

一、医院学科建设现状

目前全院编制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1106张。临床科室44个,其中内科和外科均设有三级学科(专科),妇产科和生殖中心分设。医院2012年门诊量约108万人次,出院病人约2.54万人次,住院手术约9000余台,医药收入约5.4个亿。是海南省重要的骨干医疗机构。

㈠ 队伍建设现状

全院职工1855人,其中省级及以上荣誉专家14人(国务院特贴专家6人,省优专家6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各层次人才7人)(详见附表1:荣誉专家称谓);兼职博士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5人(详见附表2:硕导花名册);全国一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在45个省级专业学会担任主任委员13人,担任副主任委员37人(详见附表3: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统计表)。

全院职工职称、学历和学缘人数及构成比见表1和表2。

1.png

2.png

近5年出国留学12人,攻读硕士学位7人,攻读博士学位7人(详见附表4:出国及攻读学位人员一览表)。

近5年外出参加境外学术会议8次,国内学术会议682次(详见附表5: 08-12外出开会一览表):近5年开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0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41项(详见附表6:08-12继教培训班一览表)。

㈡ 科研现状

5年来全院新获科研项目 334 项(详见附表7: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项,“973”子项目 1 项,新获经费合计2227.86万元,其中目前在研经费总数 1282.53 万元。5年来发表论文 1328篇(详见附表8:论文统计),其中核心论文数380篇,SCI收录 55篇(详见附表9:SCI收录)。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1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详见附表10:科研成果奖)。

㈢ 人才培养现状

临床学院和附属医院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977年开设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已招收33届5968人,毕业28届4230人。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普招生5年来培养情况见表3。

3.png

近5年省级以上各种教学相关的荣誉9项,教师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学生所获各类国家级奖励5项。临床医学(含医学影像学专业以及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毕业生)专业近3年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10-7%左右。

㈣ 学科(专科)建设现状

全院目前拥有各级重点学科及其批准时间如下:

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急诊医学(2012.07)。

省教育厅普通高校重点/扶持学科2个:妇产科学(1999年、2012年)、内科学(2010年)。

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学科4个:神经内科、妇产科、医学影像学(2010年);病理学(2011年); 医学重点扶持/特色专科3个:生殖医学、呼吸内科、乳腺科(2010年)。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8个:呼吸内科、泌尿外和肾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和肿瘤学科。

校级重点及重点扶持学科4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神经病学(2011年);外科学和急诊医学(2012年)。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已经形成的主攻学科方向及其主要状况如下:

人类生殖发育与遗传疾病:建立了包括人类胚胎、细胞遗传、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实验动物等实验室组成的生殖与遗传实验体系。科研重点集中在:⑴人类胚胎体外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细胞分化与调节、细胞基因缺陷与基因修复。⑵生殖调控。⑶探索产前诊断技术和生殖过程中的优生问题。

肿瘤发病机理与诊疗: 临床与科研相结合,重点包括:⑴肿瘤发病机制研究。⑵肿瘤分子诊断与个体化治疗。⑶肿瘤影像学评价。⑷肿瘤治疗新技术研究。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理与诊治:研究重点在⑴脑血管病防治研究。⑵帕金森病(PD)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⑶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⑷癫痫诊治研究。

外科治疗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重点集中在:1.医学组织工程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2. 外科微创技术临床应用研究。3. 器官移植的应用基础研究。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研究重点:⑴心律失常发生机制。⑵干细胞移植。⑶高血压、冠心病发生机制及防治。

其它一级学科目前主攻研究方向的现状如下:

口腔医学:目前病床22张,牙椅33张。学术队伍35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博士6人。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达1487万元。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科研重点主要集中在:⑴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⑵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技术研究。⑶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⑷骨改建的分子机制。⑸牙周病的免疫病理机制。⑹口腔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基础研究。

护理学:临床护理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增强,护理管理结构逐步优化,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逐步提高。近3年全院护理人员在省级、国家级正式刊物上发表的各类文章138篇,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9项。主要研究的方向:⑴急危重症临床护理研究。⑵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研究。⑶老年慢性病护理研究。⑷临床心理护理。⑸优质护理。

中医学:主要研究集中在慢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现有省卫生厅课题2项。我院中医肝胆病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予我院名老中医专家(杨世忠、辜孔进)传承工作室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补助。

临床药学:药学部设有药品供应室、调剂室(门诊中西药房、住院药房)、制剂检验室和临床药学室,其宗旨是“保障药品供应,促进合理用药”。 现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70人,高级职称6人,硕士以上学历5人。主要研究方向:⑴用药疗效监测与个体化给药设计。⑵合理用药分析与评价。⑶药物制剂处方设计与药品质量标准研究。近三年发表论文10余篇。省卫生厅(立项)课题1项。

㈤ 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

我院先后与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海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已招生7届,共86人,其中39人已获硕士学位,招生专业包括肿瘤、妇产科学、心血管病学、外科学、神经疾病、中医内(外)科和放射影像等。

我院目前是符合卫生部要求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培训专科14个,主要包括:全科医学(国家级)、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医学影像学、眼科学、口腔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临床病理学、急诊医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麻醉医学和康复医学。自1993年以来,到2013年11月,已经规范化培养了住院医生853人,目前正在接受培训的人员约177人,具备了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中医师承目前有导师3人(杨世忠,辜孔进,林丹):学生7人,其中4人已成功出师。

㈥ 医疗技术水平现状

医院2012年门诊量约108万人次,住院病人约2.7万人次,年住院手术9039 台。

医疗特色与水平:生殖医学及遗传性疾病的诊治规模与水平居省内领先;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省内领先;脊椎微创、颅底手术、泌尿腔镜治疗等技术居省内前列。

危重病抢救成功率: 2011年统计平均抢救成功率为90.96%。

标志性高难度手术:目前全院18个手术科室开展标志性高难度手术约40余种,3900余例。主要代表性的有:

腔镜微创类: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和完全胸腔镜下纵膈肿瘤切除术、脊柱内镜下行脊柱退行性疾病和减压内固定术、计算机导航技术运用于复杂脊柱疾病的治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改良腔镜下甲状腺miccoli手术等。

肿瘤扩大根治手术:颈淋巴结清扫+下咽癌下咽切除+喉全切除术、颈淋巴结清扫+喉全切+发音重建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及各种皮瓣修复术、甲状腺癌双侧同期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乳腺癌再造成形术等。

高难复杂部位手术:全肘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肩关节置换术、脑干肿瘤手术、小儿巨大颅底肿瘤切除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紫绀型先心病矫正术、复杂性肠瘘和复杂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全胃切除术行连续性功能性空肠代胃术、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解剖性多肝段切除、肝门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联合断流术、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颅颌面多发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近视眼矫正术、宫口扩张状态下的紧急宫颈环扎术、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综合性手术治疗(子宫背带式缝合加子宫血管结扎术和(或)介入治疗术)、诱导膜内成骨治疗创伤性骨损伤等。

介入微创治疗: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冠脉造影、冠脉成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治疗等)下肢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下肢静脉溶栓术、下肢动脉闭塞开通术及多部位大出血的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血管急诊溶栓术、动脉瘤填塞术、肿瘤热治疗等。

其它治疗:适形放疗技术、淋巴瘤分子诊断及综合治疗等。

㈦ 科研条件现状:

1、科研实验室:

⑴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2009年始在建,面积约200平方米,分为基础实验室,分子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准备室,动物手术室,形态学实验室,标本储藏室,暗室等试验区域。其中细胞培养室净化度百级,可以达到SPF2级标准。本实验室拥有仪器总价值约471万人民币,贵重仪器有BD公司的Arial Ⅱ型流式细胞仪,能够完成细胞分析、分选;ZEISS荧光倒置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可以完成各种分子实验;小动物实验室配备了外科显微镜以及脑定位仪,小动物解剖台等。

⑵海南省人类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下设胚胎实验室,细胞遗传实验室和分子遗传实验室。目前拥有设备总值约1537.6万元,面积约2200平方米。

⑶依托检验科成立了“临床医学实验中心”,为临床研究提供生化、免疫、病原和细胞形态等技术支持。

⑷依托病理科成立了“海南医学院临床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使之成为较好的形态学实验平台。

2、研究所:

均为校级研究所和学科交叉整合平台:

肿瘤研究所(2007年成立):现任所长郝新宝主任医师。肿瘤研究所目前有53位学术委员,均为高级职称,其中博士10人,硕士4人,涵盖了内科、外科、放疗科、妇儿科、影像学科等多个临床、基础甚至心理学科的内容。

心血管病研究所(2007年成立):现任所长李天发主任医师。目前拥有学术队伍27人,高级职称有16人,博士4人,硕士12人。

呼吸病学研究所(2010年成立):现任所长李羲主任医师。下设6个研究室。开展了多个继续教育学习班。

神经病学研究所(2010年成立):现任所长陈志斌主任医师。主要学术队伍24人,高级职称人员17人,博士学位6人。

生殖医学研究所(2010年成立):同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

另外还有一些专有实验室,如海口市创伤重点实验室。

3、附院图书馆与网络资源基本情况:

主要依托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拥有生物医学类中外文纸本图书共计10953种,12937册;其中中文期刊554种,8696册,现刊338种;目前拥有的生物医学数据库(与学校共享)有: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含硕博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VIP维普资讯、OVID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BMJ英国医学会期刊、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医院目前没有图书馆的场地。

4、大型医疗设备:医院具有直线加速器、64层螺旋CT、1.5T磁共振、数字减影X线机等高水平的临床医疗设备,设备总值约3.2亿元。

总之,医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近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与支持下,医院的学科(专科)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的现场终期验收,基本具备三级综合性医院的规模与水平,特别在教学和科研上成绩突出,居省内领先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困难和问题,特别在医疗整体规模和水平上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找出差距,加强建设,加快发展!

学科(专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学科缺乏领军人物和良好的梯队,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还没有形成规范与规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医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学科特色不鲜明,学科方向不突出,特色优势技术少;在研课题的结题质量不高,高水平的论文和获奖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研究生教育规模、体系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意识都还有待于增强;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外出讲学的专家不多,荣誉专家及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的席位太少;医院的规模和设备、实验室的规模和设备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以上主要数据统计截止2012年10月。所涉及的人员、科研、教学等内容,只涵盖临床学院,其它二级学院人员没有在附院从事医疗工作的一律没有计算在内。密切相关的科研业绩计算在其中。

二、在省内所处地位分析

海南省人民医院发展历史悠久,有规模、人才优势,整体实力居省内领先。其中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3个专科2011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心血管病学、儿科、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和血液病学8个学科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海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海口市人民医院近几年发展迅速,在研究生教育、对外合作、医院管理的国际化水平走在了省内前列。医院规模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迅速。麻醉科、泌尿外科和临床护理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中心和口腔中心是省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微创外科、口腔种植科是省医学重点扶持/特色专科。海南农垦总医院具有占地面积和规模优势。近几年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心脏外科优势凸显。海南微创外科是医院设立的一个以各种腔镜为诊断和治疗工具的新型专业科室。集内镜微创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能够开展多种腔镜下的微创诊断和手术。其它三级医院也发展迅速,在规模、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上都各有特色。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十二五医疗卫生区域规划的实施,东西南北中战略的确立,琼海、三亚和儋州等二级医院又在不断确立了新的三级医院。以301海南分院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医疗机构将逐步引入我省,企业家也在进入我省医疗市场。同时,随着海南省十二五医改规划的落实,强基层将成为我省发展的主旋律,各二级医院都在规模、人才和服务水平上有了大的进步,90%病人不出县是他们的发展目标。

总之,在未来的5年里,海南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将会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我们也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充分打牢基础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以体现医院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应是该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规划目标与主要指标

㈠ 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借助硕士授权点建设之力,充分发挥我院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带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规模的扩大。通过“扶强扶特”,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切实经过3-5年的建设,在全面提升我院的学科(专科)建设水平的同时,突出特色和优势,成为省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为建设具有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现代化医院奠定坚实基础。

㈡ 学科(专科)建设目标

临床医学在6个方向上凝练特色:急救医学与生命维持和康复;人类生殖发育与遗传疾病和产前诊断与胎儿医学;肿瘤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与综合个性化治疗;外科治疗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特别是器官移植、介入与微创治疗、组织细胞工程和复杂高难手术等方面提高水平);神经系统发病机理与诊治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要在医疗技术水平、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寻找突破,做到省内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学科目标:

口腔、中医、护理和药学相应的发展,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可以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吻合,从而形成合力。

力争5年达到4至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

力争新增1至2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厅),6至8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8至10个校级和院级重点学科,学科方向符合医院总的发展方向。使省级住院医师规培专科从14个增加至不少于16个,争取首批拿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㈢ 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重点建设好医师队伍,5年内使医师队伍的硕博比超过50%,博士比力争达到20%以上;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省内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各级重点学科都有一个较好的学术梯队,合理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5年内新增省级荣誉专家12名以上,国家级荣誉专家8名以上,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5名以上,教授20名以上,遴选硕士导师60人,兼职博导10人左右。

对于确定的省级重点学科,医师队伍中45岁以下人员硕博比应≥70%,博士比≥20%;对于校级、院级重点学科,医师队伍中45岁以下人员硕博比应≥60%,博士比≥15%。

同时建设好护理队伍和医技人员队伍(不含医师),5年内使队伍的本科学历结构比例有明显提高(具体见表2),力争达到35%,积极引进硕士和博士。

加大中青年骨干的培训,确保2011年以后新入职的住院医师都能接受规范化培训。加强护理队伍的专科培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重视管理人员队伍水平的提高,重点强调学历结构的提升和管理知识的再培训,建设一支管理知识专业化、执行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㈣ 医疗规模与水平目标

5年内力争开放床位达到2000张,每年都应新增一批重点技术和特色技术,其中住院的外科手术台数年均增长15-20%以上,标志性手术在省内形成优势和特色。着力在产前诊断、遗传性疾病诊断、器官移植、肿瘤综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各种微创治疗与介入治疗方面形成省内特色和优势。重点在疑难病诊治、急危重症疾病诊治和多学科协作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在急救医学水平、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养生保健水平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不断提高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㈤ 科研实力建设目标

力争每年新增纵向科研经费500万元以上(不含配套经费和学科(专科)建设经费),国家级课题每年增长20%以上,课题按时结题率达到70%以上;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以上,累计影响因子逐年提高20%以上,核心期刊论文每年增加20%以上,5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以上。专著和国家发明专利数量逐年增多。

年均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5项以上,着力提高院内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质量,提高在省内的影响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外出参加专业内影响力大的学术会议的人次逐年提高。

㈥ 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教育:完善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教育计划和课程体系,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及其方向和影像学专业,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3年后达到国家平均水平。

研究生教育:力争在未来5年内,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在获得科学学位硕士授予权的基础上,我校临床医学招生专业领域将由现在的6个发展到涵盖全部专科领域(传染和精神科除外)。同时对口腔、病理、检验、护理、康复等专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和条件支撑作用。招生规模达到每年150人以上,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需要。硕士研究生导师达高级职称总人数的60%以上,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师资队伍数量和医院规模扩明显增强,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积极开展专科医师规培工作,达到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要求。

继续办好已经招收的联合培养研究生,确保有一批学员能够获得硕士学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基地和专业建设,扩大招生专业,完善各项制度,力争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并逐步与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培养与管理并轨。

其它在职培训:充分发挥我们教学医院的优势,努力争取各种在职培训项目。

㈦ 条件建设目标

力争5年内开放床位数逐步增加达到2000张,且床位使用率>90%。医院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医院设备总值超过7亿元,具有年接待门诊病人180万人次,住院5万人次,手术2万台的能力。科研实验室面积大于4000-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大于2000万元。力争建设2至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打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形态学科研实验能力,与学校实验体系共同形成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形态学、化学分析、电生理、动物实验体系等完善的研究系统,满足我院职工和研究生的基本科研需求。

加强我院国家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初步建立临床实践教学中心的腔镜和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操作室。

满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住房要求和各教研室的基本行政用房要求。

做实做强现有的研究所,在人力、场地和设备上给予支持;适当发展新兴的,能够支撑医学各主要学科发展的研究室和研究所。

加强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标本库建设等科研基础建设与共享平台建设。

四、重点发展学科(专科)

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有良好的医疗市场前景为原则,确定未来5年重点发展的学科(专科):

1、建设好国家级重点专科:急救医学。通过落实卫生部重点专科的计划内容,横向整合我院在创伤、院前急救、急诊和急危重症的技术领域专家优势,重点发展急救医学与生命维持和康复,形成具有创伤+急危重症技术特色的学科体系。

2、重点发展学科(专科),努力争取获得国家级重点专科:在妇产科学、神经学科、肿瘤学、骨科和普外科、病理科等专科按卫生部相应条件进行重点建设。

3、重点建设几个公共平台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和临床药学。

4、重点发展几个省级优势专科:儿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肾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眼科、口腔科。

5、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专科和医疗技术:器官移植技术、微创技术、硬组织工程技术、遗传疾病诊治技术、以细胞生物学为基础的疾病治疗技术、产前诊断、整体护理等,并形成一批院内共享技术平台。

6、完善目前的专科建制:初步构建起与海南医学院发展要求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二级学科群。在现有34个临床科室和18个医技科室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学科的专业化,实现妇科与产科分开,重建老年医学科,强化整形烧伤外科建设,建立小儿外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及其它专业科室,改革护理运行机制,促进护理学学科建设,提高护理质量。

医院重点发展专科和技术平台,可以通过院内专家委员会论证的形式,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及其投入。

三、保障措施

㈠ 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体系建设

医院院长是规划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学科办、人事科、科研科、医务科、研究生科、教学办、财务科、后勤科等职能部门是规划落实的职能部门。实行一把手责任制,构建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切实做到责任到部门,确保规划的实施与达标。

㈡ 创造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落实规划,必须创新体制机制。

1、建立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在学科(专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领导作用。委员会成员一定是优势特色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委员会是医院学科发展的主要决策机构和评价审议机构。

2、对重点发展学科(专科),在医疗资源分配,尤其是病床数和用房面积分配、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不断优化人员结构。把好招聘人、培养人、使用人、激励人的各个环节。设定各类人员的招聘与引进人员的基本条件和流程,建立有效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条件人员的进入;对于学科发展的关键人员、学术骨干和年轻后备力量要加大培养力度;逐步提升科室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的学历任职条件。医院每个三级学科/科室应明确确定后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大后备学术骨干和优秀青年骨干派送国外和国内进修、培训和攻读学位的力度,国内进修一定应尽可能到该学科在国内一流水平的,且有特色的医院;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确保每年有10个以上业务骨干或后备力量出国留学,每年派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一流医疗中心进行新技术学习。并向重点学科倾斜,同时加强学成回国的考核,使其具有相当的水平和特色。想方设法留住优质人才。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打好年轻人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建立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评审选拔机制,鼓励年轻人脱颖而出。

4、加强学科(专科)梯队和方向的凝练:医院要有重点发展学科(专科),要有一个论证机制,结合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各级重点学科(专科),都要重视亚专科的队伍建设,和学科方向的凝练,根据条件和需要,集中优势人力资源,发展特色医疗和科研。根据重点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外送进修与在职攻读学位。也根据重点发展方向申报课题和开发医疗新技术。鼓励学科交叉,形成重点方向上的合力与突破。

5、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不断扩大我们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地位: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科带头人,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学会任职,特别是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任职,鼓励积极申报各种荣誉专家称号。鼓励在各种专业杂志社任职。

6、从学科(专科)建设需要出发,探索多种有效模式,着力引进实用性强的复合型学科带头人。对于海南省社会发展急需学科,而目前人员很难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学科,设立特设岗位,面向全国招聘人才;或与华西医院、中山二院等强势学科形成“大手牵小手战略”,迅速提升学科(专科)建设水平。同时对引进的人才加强特别评价与动态管理,切实使他们留得住、用得上、发挥大的作用。

7、建立多层次的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和评价机制。以学科的内涵建设与持续发展为主线。在国家级、省级、厅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的基础上,培育院级重点学科,为申报高一级别的重点学科做好准备。加强各级重点学科的年度评价制度和建设验收评价制度,确保投入和产出相匹配。完善学科(专科)建设的激励、评价与约束机制。加大对我院优秀重点学科宣传,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各学科的发展。

8、建立以学科(专科)建设业绩考核科主任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科主任目标管理及其考核机制,量化学科(专科)建设考核指标,科室年度总结和科主任述职,要将学科(专科)建设的业绩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及优秀科主任的评选指标,必要时实行末位淘汰制,特别是对3年学科毫无发展的科主任;对优秀的各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加大激励。切实在待遇、评先、奖金系数和培养等政策上向他们倾斜。

9、加强实验室平台和学科交叉平台的建设,建立实验室共享机制和科研协作机制。加大实验室设备、场地和人员的投入力度,确保其服务职能。建立良好的科研协作机制和共享机制,基本满足院内的科研需求。建立附属医院的图书馆。加强对现有研究所的动态评价、考核与管理,鼓励优秀的研究所申报省级研究所。在条件较好的学科内,鼓励建立研究室和研究中心。

10、加大学术交流的力度,提高辐射能力。鼓励参加高水平的境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请进来、走出去进行学术交流,鼓励主办和承办各级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和新技术推广会议等。鼓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外出参加专业内影响力大的学术会议。

11、做好博士后工作站,结合海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置开放基金,使之成为集聚人才的聚宝盆,引进人才保障质量的“防火墙”,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孵化器,提升医院创新能力的发动机。

12、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队伍建设, 加强管理干部的培训,鼓励管理干部攻读硕士学位,选拔管理干部到国内外先进医院挂职锻炼,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执行力。

13、加大对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激励机制。设立新技术开发基金和奖励机制,每年对新技术进行评审奖励。在科研立项上和资金投入上向转化医学倾斜,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倾斜。形成科研和教学促进医疗和人的发展的良性状态。鼓励学科群的发展,在重点学科评审时,适当培育学科群和创新学科。

14、全方位加强医疗常规的建设、医疗质量管理、病人安全管理及病人的随访工作,切实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15、加强研究生教育。根据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管理部门的人员队伍,逐步设立专门的毕业后教育管理部门,将专业硕士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培工作有机结合;制定从培养方案、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到住院医师规培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体系,并认真执行。加强导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加强相关教研室(专科)的建设。

㈢ 确保投入到位

每年拿出1500万元作为各级重点学科的配套经费和院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经费。坚持“扶强扶特”原则,向特色和优势学科倾斜,每个院级重点学科(专科)每年10万元,每年选取5-8个重点学科(专科)予以资助,连续资助3年。同时帮助优势学科(专科)向各级政府申报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

每年平均拿出约500-800万元预算,专门用于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并根据情况逐步递增。

结束语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只要全员一心,按照既定目标努力,我们就能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各二级和三级学科,特别是重点发展的领域,都要按照该规划目标,制定本学科的5年发展规划,形成该主要规划的附件。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