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心腔内置入“天眼”,医生精准除“心病”

作者:心血管内一科杨洋、朱厚玲​日期: 2022-12-02浏览:


11月24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心电生理专家黄珊、杨洋教授成功应用心腔内超声(ICE)新技术进行了左室乳头肌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为患者解决了“心头大患”。这是我院首例ICE指导下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术,该手术的成功填补了我院心腔内超声指导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的空白,开启了我院心内科绿色电生理新征程,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复杂心律失常治疗上迈入国内先进水平。

患者是名60岁女性,因“反复心悸1年”,于11月22日来我院心血管内一科住院治疗。

据了解,该患者曾多次在外院就诊,既往有室性早搏病史,没有进行规律治疗,现在症状越来越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查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高达24526次,患者基础心率慢,治疗药物有限,此前药物治疗后疗效欠佳,并有明确的射频导管消融适应症。但从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室性早搏起源位置比较特殊,早搏形态提示为左室乳头肌室早的可能,这类早搏的难点在于标测区域导管到位难,易插入到乳头肌根部,乳头肌附近的解剖结构十分的复杂,用常规方式难“看清”——传统的标测方法就像盲人摸象,无法精准标测,因此在传统的消融治疗中成功率低,并且容易复发。

面对如此复杂的室性早搏记没有办法了吗?经我院电生理团队讨论后得出治疗方案——用心腔内超声技术指导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杨洋教授介绍,心腔内超声(ICE)标测术能够精准的构建心脏的模型,精确定位乳头肌及附近组织的结构,消融时能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其与组织的贴靠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也被誉为心腔内的“天眼”。

图1、2:术中杨洋教授用ICE精确构建患者心脏三维模型

图3:术后观察半小时,患者未再发室性早搏

该手术为微创手术,在ICE引导下直接看着消融导管贴在病灶进行消融,安全可靠。消融后患者室早消失,观察30min后无早搏,整个手术3小时左右结束。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科室介绍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是海南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局临床药理基地(心血管专业)、国家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单位及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目前开放床位60张,CCU床位20张。现有医护人员51人,高级职称5人,其中博士生导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10人。拥有国家领军人才1人、省优专家2人、南海名家1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5人。诊治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血脂、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治疗手段包括精准的药物治疗和先进的微创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成形、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瓣膜病的球囊扩张、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

心血管内一科工作电话0898-66528127、0898-6673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