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复杂病例患者实施了纵隔镜下肺4L组淋巴结活检术,这一高难度手术不仅为医生们揭开了肺癌转移的谜团,也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指明了方向,展现了医院在肺癌诊疗高精尖医疗技术方面的实力。
病情迷雾:PET/CT揭示肺癌转移疑云
患者为一位68岁的云阿公,三年前因左肺结节入院,经胸腔镜下手术确诊为左肺上叶腺癌,并接受了规范治疗。术后,又规律服用靶向药物,病情得到了一定控制。
然而,在最近的复查中,胸部CT显示左肺有多发小结节,且声音嘶哑,疑似肿瘤复发或转移。进一步的全身PET/CT检查发现,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代谢增高,尤其是左肺4L组淋巴结,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这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一检查结果让患者及其家属再次忧心忡忡。


技术巅峰:纵隔镜下的“微操”艺术
云阿公不仅有肺癌病史,还患有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4期等多种基础疾病,这无疑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疑转移的淋巴结肿大,需要进一步明确病理、基因亚克隆突变状况及耐药基因出现,才能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和多种基础疾病,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赵宏光主任团队迎难而上,决定采用纵隔镜技术进行肺4L组淋巴结活检。

纵隔镜手术,被誉为胸外科领域的“微操”艺术,它要求医生在狭小的空间内,通过精细的操作,准确定位并取出目标淋巴结,以供病理分析。这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纵隔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纵隔区域结构复杂,包含众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加上患者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更是倍增。
手术成功:明确腺癌转移,指明治疗方向
在充分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

复合全麻下,胸外科赵宏光主任团队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小心翼翼地操作纵隔镜,逐步深入患者胸腔。手术过程中,医生们需要克服视野受限、操作空间狭小等重重困难,精准定位到肺4L组淋巴结。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操作,最终成功取出淋巴结组织,为后续病理分析提供了宝贵样本。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取出的淋巴结组织确实存在肺腺癌转移,这进一步证实了PET/CT的预判。虽然结果令人遗憾,但明确的诊断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根据病理结果,医生团队将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力求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

纵隔镜手术:癌症诊断的“利剑”
纵隔镜手术作为胸外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不仅在治疗肺癌、纵隔肿瘤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癌症早期诊断和分期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癌症是否转移、转移的范围和程度,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但手术难度较高,需要专业团队的精心操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专家建议:定期胸部CT筛查
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公众对肺癌的认识和防治意识,赵宏光主任呼吁有吸烟史、家族遗传史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胸部CT筛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不过,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对于预防肺癌尤为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肺癌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战胜疾病的重要因素。纵隔镜技术等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