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中也能“醒”来与医生“对话”?揭秘神奇的“术中唤醒技术”

作者:神经外科 叶富跃日期: 2025-02-11浏览:

“患者的眼睛睁开了!”“竖起大拇指!” 这一幕,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真实发生在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室里。近日,海医一附院成功实施了一项新技术——“术中唤醒技术”,在全身麻醉的开颅手术中,让患者醒来并与医生互动,完成了一场高难度的脑部手术。

这是一例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开颅切除脑部癫痫病灶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在全麻状态下成功苏醒,与医师展开互动。接受手术的是一名12岁的小女孩小菊(化名)。小菊因“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1天”,慕名来到海医一附院,向顾硕教授问诊。经过一系列全面的检查评估,医生判断小菊存在颅内肿瘤继发癫痫,具备外科手术指征,随后小菊被收入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 “继发性癫痫、左颞叶上回肿瘤”。

海医一附院癫痫MDT团队经过深入讨论,结合小菊发病前出现耳鸣先兆的症状,以及脑电图和影像资料,一致认为左颞叶上回的肿瘤极有可能是引发癫痫的根源,且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然而,该肿瘤位置特殊,恰好处于大脑的语言功能区。这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既要最大限度地切除致痫灶,又要全力保护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稍有差池,就可能损伤患者的语言功能,不仅会导致术后肿瘤复发率升高,还可能无法有效解决癫痫问题。

术前MRI

术前PET

术前间歇期脑电图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为保障手术安全与成功,海医一附院的多学科专家团队经过审慎研讨,决定采用“术中唤醒”技术。该技术的精妙之处在于,能在手术进程中精准地将患者从麻醉状态唤醒,使患者得以配合医生完成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测试等关键任务,进而实现精准沿着致痫灶的功能边界切除肿瘤,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正常脑功能的影响。

手术前5天,医疗团队对小菊展开全面评估与模拟训练。评估内容涵盖临床表现、精细的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心理评估等多个维度。通过这些细致的评估,旨在精确确定患者病灶与功能区的具体位置,同时深入判断患者对术中唤醒手术的耐受程度,确保小菊在术中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操作,为手术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

手术切除计划

手术切除范围

手术当天,小菊进入手术室后,周期主任再次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告知术中唤醒可能出现的情况,随后为小菊实施超声引导下的头皮神经阻滞。准备就绪后,进行常规诱导气管喉罩插管。插管完成,即刻为患者开展体温监测及保暖措施,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肌松监测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以把控麻醉深度。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医生依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药物浓度,保障足够麻醉深度的同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术中,神经外科功能组组长叶富跃主任下达指令:“麻醉医生,准备术中唤醒。”肖志博副主任医师依照监测指标,有序停用相关药物。约15分钟后,小菊自主呼吸恢复,未出现烦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遵照指令完成睁眼、肢体活动以及手指示意简单数学计算。

在小菊麻醉状态下,医生开始进行开颅手术。在准备切除脑部病灶前,麻醉科周期教授及肖医师将小菊唤醒。叶主任与团队骨干石贵新主治医师共同手术。他们先对相应功能区进行皮层电刺激评估,确定患儿功能区位置,在进行功能区病变切除时,肖医师同步对小菊进行运动及语言功能测试。通过小菊的实时反馈,医生成功确定功能区位置,精准切除脑内病灶。

皮层电极电刺激确定功能区位置及范围

手术过程中,小菊始终保持平静,对医生指令响应配合度极高。这得益于术前医疗团队与小菊及其家属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及全面的术前模拟训练,为手术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经数小时的紧张操作,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与默契的协作,精准地沿着功能边界,将小菊脑部的致痫灶完整切除。术中,借助神经导航系统确认,切除范围与术前依据多模态影像数据规划的病灶边界完全吻合,标志着手术达到预期目标。

叶富跃主任及其团队显微镜下切除脑内病变

术后,小菊被送入麻醉复苏室。在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下,小菊顺利苏醒,经检查,其运动及言语功能均未出现障碍,且术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术后第二天,小菊已能够正常饮食,并且对术中经历没有产生不良回忆,这表明此次麻醉不仅确保了手术顺利进行,还达到了预期的麻醉效果,标志着术中唤醒麻醉技术成功实施。

叶主任介绍:“术中唤醒技术为功能区癫痫灶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在手术中唤醒患者,实时监测其神经功能,我们能够在切除癫痫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患者的功能性脑组织,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对于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什么是术中唤醒?

简言之,是指在手术推进至涉及关键脑功能区域的操作时,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通过与患者展开交流互动,如让患者进行简单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执行等,医生能够精准辨认脑功能区,从而清晰界定病变组织的切除范围。这一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在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脑内病变,显著降低术后致残率,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唤醒手术”作为前沿医疗技术,有效规避了传统开颅手术容易引发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该技术已在脑血管病变、癫痫灶、脑肿瘤等病灶切除手术中广泛应用,同时在帕金森病或强迫症的治疗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术中患者会感觉疼痛吗?

在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先为患者实施头皮局部麻醉,从根源上减轻手术初期的疼痛刺激。随后,采用静脉和吸入联合麻醉的方式,达成镇痛、镇静、催眠以及松弛肌肉等多种麻醉效果。

当进行术中唤醒时,医生会停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使患者恢复意识。但此时,前期建立的镇痛效果依然持续存在,能够有效抑制手术操作产生的疼痛信号。此外,脑部本身不存在疼痛神经,这就意味着即便患者在术中清醒,也不会感受到来自脑部手术区域的疼痛。凭借现代先进的麻醉技术,还能确保患者对手术过程无记忆,避免因术中经历给患者造成精神层面的负担,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