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坐落于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的中心地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医院成立于1973年,走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院编制床位1500张,临床科室44个,全院职工2316.人,其中专任教师549人,教授(主任医师)11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33人,国务院特贴专家和海南省省优专家19人,兼职博士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博硕309人。执行会计政策是医院会计制度。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院职工在医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勇于担当,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全年总收入12.56亿元,增长18.6%,医药收入突破十亿元,达到10.80亿元,增长21.5%,财政无偿拨款1.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各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经营指标逐步优化。
(一)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药品耗材购置项目属保障医院正常主营业务运转经常性项目,主要用于卫生材料和药品的购置。卫生材料和药品的购置保障了广大群众日常医疗就诊的需要,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维护广大群众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高医疗技术、临床诊断水平及病人治愈率指标。
(二)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为购置药品和卫生材料,药品耗材购置项目绩效目标为购置专用材料8688万件,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治疗、保健、体检等工作,确保我院医疗行为的开展、运转,维护广大群众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年门诊量增长率5%以上,全年住院量增长率10%以上,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6%以上。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本项目年初预算52130.04万元,全部由医院自筹。项目实际到位52130.04万元,全部由医院自筹。
(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本项目总支出62088万元(医院自筹)。具体支出为卫生材料支出20614.8万元,药品支出41473.2万元。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医院制定了《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大额资金支付办法》等,编制了《药品采购计划》、《卫生材料采购计划》、《药品采购财务预算》、《卫生材料采购财务预算》。项目经费资金按照项目计划安排,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批复的用途相符,由医院计划财务部统一管理。每月按药品、医用耗材的供应量全额回款,对所有供应单位均执行同样的付款规则。每月总会计师向院长办公会汇报当月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讨论通过大额资金支付计划。该办法保障了资金使用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得到了供应单位的好评。药品通过网上采购,高值耗材根据海南省卫生计生委琼卫药政【2015】3号文要求按广州军区中标价再降低10%直接跟标采购,对未列入招标的耗材价格须通审计部审核,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组织情况分析。
药品通过网上采购,高值耗材根据海南省卫生计生委琼卫药政【2015】3号文要求按广州军区中标价再降低10%直接跟标采购,对未列入招标的耗材价格须通审计部审核,严格控制采购成本。药品耗材都按照合同约定全部验收入库,基本完成了该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医院有健全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强化项目管理。根据《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了《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大额资金支付制度》。将医院开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对大额资金如药品、耗材及设备等重大开支项目进行总量预算控制,预算报告需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财政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认真执行。项目经费使用由医院计财部统一管理,支付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执行。
药品的采购计划、购置、管理、监督由药学部统一负责;卫生耗材采购计划、购置、管理、监督由设备管理部。每月根据各科室领用耗材支出进行考核,并与绩效分配方案关联,同时按规定对违规开立药品处方医生进行处罚。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 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项目预算支出52130.04万元(医院自有资金),实际支出62088万元(医院自有资金),完成预算119.1%。主要原因为随着学生公寓楼改造为综合住院楼投入使用,经过全院职工的努力,2016年总收入125569万元,增加19670万元,增长18.3%,完成预算的121.1%。其中业务收入108088万元,占总收入的86.1%。药品、耗材在政府规定加成范围内随之增加,支出控制在收入的增长范围内,未出现赤字,保障了医院的正常运转以及医院发展所需的资金。
(2)项目成本(预算)节约情况:项目均进行效益评估,药品通过网上采购,高值耗材根据海南省卫生计生委琼卫药政【2015】3号文要求按广州军区中标价再降低10%直接跟标采购,对未列入招标的耗材价格须通审计部审核,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2. 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1)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已完成,评级为优。
(2)项目完成质量。药品、耗材的购置已完成并验收入库,每月按药品、医用耗材的供应量全额回款,对所有供应单位均执行同样的付款规则。完成项目情况良好。
3. 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项目已按规定时限完成专用材料购置8688万件以上,评价为优。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病人健康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患者满意度96.4%,达到优秀。2016年总收入125569万元,增加19670万元,增长18.3%,业务收入增长21.5%;全年门诊量1166662人次,增长5.7%,评价为优;出院人数44248人,增长19.9%,评价为优;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0.58天,减少0.31天,评价为优;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3.7%,评价为良。
4.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
项目的完成保证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供给,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保障了广大群众日常医疗就诊的需要,使广大群众疾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治愈率指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

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综合评价总分97分,评价等级优。
六、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主要经验及做法:医院通过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不断强化预算和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①医院对药品采购相关制度、药品供应目录、药品历史采购数据以及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全过程进行了督导检查。制定《药品供应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制度》;严格落实短缺药品预警制度,保证临床药品供应;采购员在计划发出一周后未到货的品种,主动和公司联系催送,不能供应品种要通知药库。对于常缺药品,采购员积极和配送公司沟通;库管人员发现紧缺药品及时告知采购员联系公司;对于不能保证供应的品种,药库及时通知各调剂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必要时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②设备管理部按海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琼卫药政〔2016〕6号和12号文件要求,做好参加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的准备工作,派人员参加阳光集中采购培训,并制定了《医用耗材合理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医用耗材使用控制管理。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和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强化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大额资金支付均经院长办公会集体讨论通过。
2、存在问题及措施或建议:
(1)存在问题
因医院资金短缺,不能保证药品耗材欠款的正常支付。主要原因为①政府补偿机制不完善。一是人员经费补偿缺口大。我院是教学医院,除承担医疗任务外,还要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人员配备上比其他非教学医院多出20%以上,而财政对我院的人员经费拨款不到人员费用开支的10%,剩余90%每年两亿多的人员费用由医院用自有资金弥补。二是项目建设资金不能满足需求。2009年以前,政府没有安排过任何项目资金,医院发展建设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2009年后,政府安排我院外科大楼项目1.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但其中有1.45亿元由医院偿还,2012-2013年债券到期后,我院向商业银行共贷款1.2亿元偿还了到期地债,严格履行了按期还债的承诺,但却加重了医院的还债压力和运营成本。三是设备更新资金需求大。为保证和提高医疗诊断和服务水平,我院每年更新购置医用专用设备约6000万元,但财政补助只占15%左右,医院为弥补资金缺口,除自筹资金外,还申请了国内外贷款,其中2006年向以色列政府贷款490万美元,2013年向德国政府贷款3000万欧元。②医疗服务价格长期偏低,纳入医保报销的收费项目,尤其是新技术、新项目收费不能及时更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得不到体现,人力成本和公用费用开支较大,医院运行压力不堪重负,每年的业务收入不能满足正常运营的需要,近五年医院收支结余累计为负6612万元,总负债达到10亿元。医保回款不及时。③医保回款时间超过半年的情况普遍存在,个别医保基金回款长达一年甚至数年,是造成医院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每年医保欠款都保持巨大的存量,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此长时间大额的资金占用给医院资金周转带来极大压力,压缩了医院的正常开支,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
(2)建议
①政府相关部门督促医保部门加快医保费用支付进度,避免拖迟付款造成医保、医院、医药公司三角债问题的长期存在,促使医院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②建议省财政加大人员经费、学科建设、项目建设、大型医疗设备的补偿力度,以减轻医院在运营管理上的资金压力。③建议政府研究制定公立医院债务化解相关政策,减轻公立医院运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