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海南医学院新闻网 院长办公室供稿
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以前,我校就已经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了大量的预防工作,在疫情发生后又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本着“高度重视,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健全机制,加强合作”的工作原则,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我校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人已康复出院。截至9月20日,我校无新增确诊病例,因发热或密切接触确诊病例的同学,经医学隔离观察及诊治、排查后,正陆续从隔离区域撤出。我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赞扬。我校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有: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分别为常务副组长、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院系部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领导、指导、部署和监督。领导小组下设专家治疗组、预防控制组、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隔离消毒组、财务保障组、宣传教育组、师生思想工作组等9个专项工作小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层层负责的全校防控网络。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海南医学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多次召开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研究部署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单位(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严格实行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制,将防控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部门)和每个班级,将责任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加强师生员工培训,使各单位(部门)都明确各自职责,每个师生员工都知晓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熟悉防控工作程序。各专项工作小组还根据学校的防控工作方案,制定和落实本组工作细则,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执行到位,为科学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奠定了良好的防控基础。
二、审时度势,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卫生管理和工作制度
早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前,为做好预防工作,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就制订和完善了《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午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教室、宿舍和公共场所卫生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食堂卫生与食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学生宿舍卫生管理规定》等10多项卫生管理和工作制度。尤其是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
毗邻我校的省农校出现疫情后,9月9日、10日我校也先后发生了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在当地卫生部门指导下,我校及时制定和调整了整体防控方案,将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从预防阶段转入主动防治阶段,
制定并启动了《海南医学院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执行方案》,强化和落实各项紧急应对措施,使疫情防控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三、加强监测,严格上报制度,切实做好疫情报告工作
实施监测和预警,使防控工作关口前移。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后,学校立即启动了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回访制度、疫情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单位(部门)和班级指定晨检、午检责任人,每日对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开展晨检和午检,并填写日报表。给每位师生员工发放体温计,动员大家主动进行体温测量,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凡体温高于37.5C者就地进行隔离观察,并请卫生防疫部门进行甲型H1N1流感的筛查;一旦出现确诊患者,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接走,送至省级指定医院进一步治疗,并对其使用的物品和生活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对因病缺勤的师生员工采取追踪回访制度,进行病因追查与登记,对有发热、咳嗽等传染病症状者,逐一实时报告、送医,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师生员工,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完成规定期限的医学隔离观察。
建立和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各单位(部门)和班级明确了信息报告人。每天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结果报送校医室,由校医室汇总报龙华区疾控中心,同时报院长办公室和学校各位领导,由院办负责上报省市有关部门。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向龙华区政府、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省教育厅和省公安厅报告疫情防控情况。同时,迅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院系部总支书记和辅导员开会,部署全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工作。指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向外界披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加强值班工作,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值班,公布学校24小时值班电话和校医室联系电话,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联络畅通,及时处置。
四、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
在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坚持对隔离区域、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图书馆、楼道、电梯间等重点的公共场所,每天进行2-3次带药消毒;做好隔离区域垃圾处理工作,用黄色垃圾袋分装并妥善处理隔离区域的垃圾。督促师生员工做好家庭、宿舍卫生清洁工作。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卫生整治重点实行“三清一消毒”,即清垃圾、清污水、清杂草,全面消毒,保证校园内不留有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保证室内外环境的干爽清洁,保证教室、食堂、宿舍等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经常通风换气。加强对食品、饮用水的管理工作,严格进货渠道和储存管理,在源头上保障食品、饮用水的质量,确保不发生食品和饮水卫生安全事故。
五、加强校园进出管理
严格执行校园出入管制措施,临时关闭和谐门、东门、北门出口,加强西大门进出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因事必须进入者,要接受登记和体温检测。校内学生外出必须经所在院系部党总支书记批准。加强家属院居住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对从境外、岛外返校的教职工要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确保病源不从校外传入。加强隔离区域的安保工作,防止隔离区域人员随意走动和外来人员进入。
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体活动
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后,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停课;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加强学校大型活动的管理,取消或推迟了学生集会、军训、教师节表彰大会、歌咏比赛等大中型聚集性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课间到室外进行适量活动,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提升文明程度,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力。
七、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效力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通过校园网、广播、班会、板报、标语、宣传橱窗、印发宣传资料以及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他们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防病保健意识。做好师生员工及其家属、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广大师生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避免恐慌心理和焦躁情绪的产生和蔓延,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积极开展与社会媒体及家长的沟通工作。坚持公开透明、及时客观地报道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各项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争取公众的正确理解、积极配合。通过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积极争取学生家长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日常健康观察。
八、积极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工作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持续快速蔓延和本土病例持续增多,学校范围内存在聚集性疫情增加的极大可能性。为了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大规模爆发,我校进一步制定了新的战略性防控预案;加大了对医护人员关于甲型H1N1流感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力度;对校内防控资源需求状况进行评估,继续做好隔离区域、隔离房间和隔离床位的安排和调整;加强人员、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的科学研究;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病人的诊疗费用、隔离人员的餐饮以及防控设备耗材的采购;正着手临时学生食堂的建设,以缓解现有学生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