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赴申城,盛夏载誉战士归!4月初,上海疫情告急。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紧急组建援沪医疗队, 64名来自临床、护理、感控、医技等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闻令集结。51天前,他们星夜兼程,从“南”出发,开启援“沪”抗疫之路。51天里,他们同心守“沪”,顽强战疫。如今,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回家。
坚守的尽头必定是久别重逢的美好。2022年6月10日下午,简单而不失隆重的欢迎“援沪医疗队”凯旋仪式在海医一附院综合楼三楼会议室举行。海医一附院党委顾硕书记、党委王继浩副书记、高炳玉副院长,第一临床学院党委陈用成副书记,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楼青青主任,援沪医疗队队员、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参加了此次活动。


海医一附院援沪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副书记王继浩代表援沪医疗队深情回顾了此次援沪任务的感人瞬间,作为此次“援沪医疗队”的领队,他激昂地对众人道:“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凯旋归来!本次援沪医疗队全员,山河无恙,虎贲归来!”

本次援沪行动历时51天,海医一附院响应号召,驰援上海。他们有奋战在患者救治和核酸采集一线的,也有默默在后方保障队伍正常运转的,他们各司其职,共同为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欢迎回家仪式上,陈洪娇、白芳、朱雪丽、张玉卓代表援沪医疗队员先后发言。

首批进驻华亭方舱并在后续工作中负责后勤物资保障工作的副主任护师陈洪娇说:“抗疫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有分工不同,每个岗位都需要有人肩负起责任,这样才能保障抗疫尽快取得胜利。”在抗疫工作中,后勤人员始终坚守在后,默默付出,让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无后顾之忧。

“我们经历了许多的‘从无到有’,是一群实实在在的拓荒者”,护理部副主任、华亭方舱医院副院长白芳动情讲述不远千里、援“沪”战疫的经历。她们开舱时,在面对没仓库、没物资、没路灯等艰苦环境下,靠着一腔孤勇迎来了24小时满仓,向上海彰显了海医一附院的力量。

“查看大家每日上传的训练视频2.6万次”、“累计监督8100人次”、“好多老师眼药水都用了两三瓶”,负责海南援沪医疗队院感工作的感染与疾病预防控制科的副主任朱雪丽用具体的数字向我们展现负责院感工作的医护人员“掉秤掉肉不掉力”的坚持和决心。

心血管内一科的主治医师张玉卓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讲述了援沪医疗队遇到的巨大困难和胜利的来之不易。但正如他所说的:“援沪防疫经历不是军功章,而是焠练我们意志的磨刀石,我们将把这次在援沪任务中磨炼出的精神,永远投入到临床工作中,继续为人民服务!”

在听取了大家的深情讲述后,顾硕书记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职工对援沪医疗队队员无畏逆行、践行医者仁心的壮举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在上海疫情最吃紧的时刻,医院党委派出精锐出战、以快制快,64名队员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逆行出征,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当地,援沪队员们不知疲倦连续战斗,全力托起方舱这艘“生命之舟”,用一束微光点燃希望。出征期间,“等你回来”是全院职工的共同心声,我们翘首期盼,终于盼到你们胜利归来。医院为援沪队员们感到无比自豪,也感谢援沪队员们的付出,援沪队员们是海医一附院的骄傲。

仪式最后,顾硕书记、相关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医疗队员佩戴大红花。队员们与久违的同事激动相拥,现场掌声不断。








去时春寒未尽,归来盛夏浓荫。春去夏归,51个日夜坚守终得云开“疫”散,这群白衣执甲的英雄,把爱当作武器,把信念化为力量,用生命守护生命,用责任与汗水书写了无愧于时代、青春的满意答卷,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未来,医院的美好明天等着你我并肩奋斗,让我们以赶考的姿态奋力跑好新征程,实现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