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线】执子之手,并肩抗疫

作者:日期: 2022-08-18浏览:

连日来,海口市实施了8轮全域核酸筛查和多次重点区域核酸检测。在海口市全健康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的核酸实验室里,多对夫妻在这里相聚,他们并肩作战,与时间赛跑,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家园,演绎着别样的浪漫。

“大白”和“小蓝”:带在身边最放心

“认真做好消杀,抓好每个细节,加油!”,在海口市全健康分子医学研究中心2号实验室,进实验室前负责二区的“大白”尹纪来对负责三区的“小蓝”高飞说。这是尹纪来的习惯,每次工作前都要对高飞“唠叨”两句才放心。

“走,市全健康分子医学研究中心需要支援,咱俩一起去!”尹纪来和高飞是来自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的一对夫妇,8月2日,在得知医院检验科党支部将组织筛阳突击队驰援海口市全健康分子医学研究中心时,作为支部组织委员的尹纪来,他动员的第一个“参战”对象就是自己的妻子高飞。他戏称,带在身边最放心。

image.png

到达实验室后,尹纪来在实验室二区统筹安排,从样本接受录入信息、核酸提取、战场消杀,每一个环节都无缝衔接。

高飞也是一位优秀党员,是二组的小组长,负责三区工作,部署人员,岗位安排都井然有序,每次进入实验室后立马进入战斗状态。她从领用试剂耗材到配置试剂到扩增室的工作都是全神贯注。“我们越早将核酸报告推送到群众手中,也就越早能够把阳性病例筛查出来,为防止疫情扩散赢得时间。”她反复动员组员,与时间赛跑,快马加鞭,做好检测和报告推送。

他俩是夫妻也是战友,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双双主动请战这次支援,大白服和小蓝衣是两人不同的装备,昼夜不停是两人共同的作息。在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海口好,海南好,家就安。

高飞说“14天以来,我们一起看见最美的晚霞,也看见胜利的曙光,我们将坚守岗位,直到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

默契报名,一起参战 

image.png

王大平和李琳也是一对战疫夫妻,李琳是一组加样快枪手,王大平是二组加样快枪手。李琳表示,根据标本送来的时间,她们的工作时间通常从白天到晚上,工作量比较大,日检量达一万多管。目前的工作实行闭环管理,一头扎进实验室后,工作十多个小时,下班后再回酒店就餐、休息,上班时间一到就有车辆接送。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只好把两个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视频电话,是这半个月这家人最温馨的时刻——“爸爸妈妈啥时候回来?注意安全!”手机里传来儿子和女儿稚嫩的声音,在简短的通话后他们叮嘱大儿子认真写作业并照顾好妹妹。

image.png

王大平在领用耗材

image.png

李琳正在和同事们一起领耗材

陈俊华曾随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赴武汉支援,在建党100周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次作为党员主动报名支援美安。“珊,我报名了!”陈俊华对他的爱人向珊说,向珊说“我也报名了!我们一起战斗!”

image.png

默契报名,互相鼓励,各自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上。陈俊华在二区加样,配合唐传德统筹全局,以及三区填表。向珊在三区负责看扩增曲线,结果判读,发放结果。他们说,“有国才有家,我们愿为守护群众的健康贡献一份力量。”希望能早日战胜这轮疫情,让每个小家都能团聚。

image.png

战斗前,陈俊华、向珊夫妇比心互相鼓励

电梯外擦肩而过的浪漫:我们一起加油

8月4日上午10:00,胡基杨和莫芳妮终于相遇了。这次是在市全健康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的电梯厅,一个下班上电梯,一个上班下电梯。“做好防护。”胡基杨一个微笑,简短的话语充满了关心,让莫芳妮心头一暖。胡基杨来自海医一附院检验科,在中心的2号实验室工作,主要负责将样本加注转移至96孔提取板、复查小组主要成员工作以及扩增室辅助,是个全能的机动小能手。莫芳妮来自海南省中医院,也是一名检验人员,在4号实验室工作,是个加样小能手,又快又好。两人虽在同一个中心工作,但在不同的实验室;虽然同住在一个酒店,但一个住在3楼,一个住在4楼,因闭环管理的需要,两人无法正常相聚。自8月2日至16日,在电梯门口的擦肩而过是这段时间他们最长时间的相见。“云上相聚也很好。”胡基杨“大家都在努力。”

image.png

胡基杨在2号实验室工作

image.png

胡基杨的妻子莫芳妮在4号实验室加样

8月2日,在双双接到支援海口市全健康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的任务后,胡基杨夫妇就决定将孩子送往文昌的爷爷奶奶家。简单收拾行李后,胡基杨下午匆忙开车将孩子送到文昌,抵达后放下孩子未待停留即掉头疾驰前往位于美安的市全健康分子医学研究中心跟队伍汇合。对于他俩的支援,家人非常支持。空闲之余才能分别同孩子视频通话,每当听见孩子叫声“爸爸、妈妈”,他俩心里暖暖,这是他们这段时间最幸福的时刻。各自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说:“我们在一起,都在美安,海南加油!”

“我们检验科党支部筛阳突击队40人队伍里就有三对夫妻携手战在美安。”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桑圣刚说,“还有许多像胡基杨夫妇这样虽然身处不同单位,甚至战斗在不同地点,从事着不同的工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舍小家为大家,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非常令人感动的。这是一种无声的浪漫,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岗位忠诚,践行着医者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