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携手医疗,海医一附院共筑帕金森病防治堡垒

作者:宣传部日期: 2025-04-10浏览:

为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普及科学诊疗知识,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5年4月9日上午,在医院老门诊楼(仁爱楼)1楼大厅成功举办了世界帕金森病日关爱义诊活动。此次活动主题为“AI助力帕金森病管理”,吸引了众多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属前来参与。

活动伊始,海医一附院副院长赵振强致开场辞,表明医院对帕金森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强调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决心。

随后进入科普讲座环节。神经内科王埮主任发表《通过AI协助帕金森病全程管理》的讲演,介绍AI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对病情判断的辅助作用,在治疗方案制定时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给出的用药及治疗规划建议,以及在日常疾病管理中借助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并调整管理策略的应用。

神经外科叶富跃主任围绕《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讲解,阐述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脑起搏器植入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适应症和手术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的优势,同时展示我院开展手术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成功案例,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参考。

患者代表分享环节,一位患者讲述患病经历以及接受DBS手术的体验,让现场人员了解到帕金森病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治疗带来的改善。

接着,神经内科二病区刘芸芸护士带领大家播放并领做帕金森病康复体操,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助于改善身体机能的锻炼方式。

健康义诊现场,患者有序接受检查。现场运用AI测评步态及眼动技术辅助帕金森病诊断,提供精准数据。专家团队针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疑问进行解答,给出专业建议。同时,医院发放宣传册、赠送礼品,普及帕金森病知识。

海医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叶富跃介绍,我国帕金森病患病率约1.7%,以海南1000多万人口、65岁以上人口约120万估算,海南患者可能达2万左右。帕金森病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是神经系统慢性进展性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因病因不明且无法根治,早期干预治疗很关键。

治疗手段上,叶富跃主任称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当确诊5年以上的原发性PD患者,若药效减退,可考DBS手术;部分病程小于5年,但复合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确诊标准的患者,手术适应症明确,病程可放宽到4年,另外有一种以震颤为主、规范药物治疗后震颤改善不佳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强烈要求手术的,确诊3年后也可考虑DBS(脑深部电刺激术)手术,通过植入脑深部电极对大脑深部特定核团施加电刺激,以调节遗传神经活动的神经调控技术,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海医一附院积极引入AI技术赋能帕金森病治疗,从精准治疗到全程管理发挥作用。如借助AI推荐低蛋白食谱避免影响药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场景开展沉浸式康复训练,外科使用智能手术机器人辅助下DBS手术治疗,提高手术精准度,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体验。

对于预防,叶富跃主任提到,帕金森病与多巴胺减少、遗传、毒素暴露等因素有关,建议群众减少接触农药和重金属,作业时做好防护。日常预防还应加强慢跑等有氧运动,保持均衡饮食,适当饮用咖啡。如“有震颤、动作迟缓、肢体僵硬、嗅觉减退”等症状者,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确诊患者要及时规范诊疗,保持良好心态。

海医一附院副院长赵振强表示,帕金森病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全流程、全周期、多学科管理和治疗患者十分重要。举办这类科普和义诊活动,意在增强群众对帕金森病的科学认识,引导正确诊治态度,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未来,海医一附院将继续探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